中台产品经理必懂(4):数据中台标签系统
自从我更新中台系列以来有很多键盘侠吐槽,中台和管理后台有什么区别?不了解的没有实战过的朋友真的会以为中台就是管理后台,非也,中台更接近于一种思想和设计理念,并且不是所有产品线的管理后台,而是对于所有产品线的一种赋能,就像乐高玩具,我的红色积块既可以搭汽车,又可以搭房子,中台的模块可以作为所有载体(或是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载体有根据市场和政策多方面因素会有一个生命周期,市场试错时会死亡或者生存,而中台的设计模块不会。由于大家还是觉得中台这东西太虚了太玄乎,本篇文章讲一些务实一点的内容——数据中台的标签建设。
本文作者:覃家二小姐,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
一、标签的解析
行为定义:
打标签是一种分类、提炼、总结对象(场景)显著特征的过程。
主要作用:
特征集合并关联打标签的对象,对分析对象生成画像,挖掘对象的价值。
标签系统两个视角:
一“化整为零”,每个标签都规定了我们观察、认识和描述对象的一个角度;
二“化零为整”,标签系统是一个整体,各个维度不孤立,并且标签之间有联系。构建合理的标签系统不是一次性工程,它需要不断地被业务滋养,被数据支撑。
标签的生命周期
一个标签生命周期为:建立归类》调整优化》运营变现》过时衰退,标签的从诞生到价值产生需要建模团队与运营团队的强强联合。标签虽说是个小功能,但其实可以是一个可以自成一体的系统,我们用“中台战略思想”去建设,它就是属于数据中台的一个最核心的模块,持续的提升模型和标签质量,让这些数据持续的产生价值,是数据中台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标签库的建立,在理想状态下可以无缝无感化,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系统不是做得越复杂越好的,将数据推送到标签库的功能按钮就要像FB的like按钮一样,无处不在,实时将数据要推送到渠道运营中,运营通过模型结合业务沉淀出目标客户进行营销变现。标签的建立看似很简单,实际上也涉及多种规则,我们应该决定哪些符号放进标签系统(如数字/字符串/文字),结构化几层?呈现形式:图标型?文本型?决定哪些符号能够放进标签系统(如数字/字符串/文字),长度是否限制,单选还是多选?标签规则取决于打标签的场景,场景取决于我们的业务,通过业务沉淀优化我们的标签规范以及质与量,根据标签性质的不同,在这里我暂且分为系统级标签和自定义标签,系统级标签有可能是我们的对象字段,比如一个客户,对于这个“客户”的对象,他的属性字段可能有男女,可能是用户自己自填的信息,也可能是手工去维护的,可以把性别属性字段作为标签管理,或者是自己新增的用来营销的标签,这个标签由专门的人员固定起来,属于限定死且有规范的标签,使用者不能修改,用作营销和行为分析等等;自定义标签为模糊的,针对于用户个性化的要求。
对于标签的一个概念框架如图所示:
标签系统解析二、标签的管理机制
标签应该作为单独的对象去进行管理,机制注意几个方面
(1)标签的规则和源信息维护
标签相关的规则和元信息要尽可能的暴露给使用者,让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能清楚知道标签的规则是什么、创建者是谁、维护者是谁、标签的更新频率周期等,而不是没有规则,或者将规则存在标签建设团队内部的一个 word 文档中。
(2)调度机制及信息同步
标签之间有一些关联,标签之间的链条断裂,是否有个调度机制或者信息同步机制让大家的工作不被影响。
(3)高效统一的输出接口
将所有的业务信息和用户数据信息汇总在一起,有统一的输出接口,改变之前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系统开发不同接口的情况。
(4)标签库迭代管理
明确好标签库中标签的结构,分类,归属,由于大量的泛数据,需要有良好的搜索筛选:按照字母、时间,结构顺序排列术语,有一个固定的更新频率:时常调整标签库,删除重复项。
三、标签系统常见问题
根据我的收集调研以及自身的工作经历,发现标签系统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1、大多数标签情况都是静态标签,运营者手动打标签维护庞大的对象数量,使用标签者寥寥无几,标签系统终究成为摆设。
==》实现自动取数、打标签,配置一套触发规则,建设“预测型标签”,用动态标签取代传统人工标记
2、标签库量巨大,没有规范,影响搜索、分析性能
==》限定标签的创建规范,定期清理语言模糊的标签(同义词、同音词等),事先规划,防止新增标签破坏当前标签系统,根据自身业务进行标签规划:构建的标签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基础标签,模型标签,预测标签三类。其中基础标签是模型标签和预测类标签的基础,模型标签通过“模型+规则”统计分析得到模型标签,预测标签通过模型预测得到。所以可以对标签进行结构化,第一层为基础标签,第二层为模型标签,第三层为预测标签。
标签系统的数据转化,载自网图3、标签对象限定不灵活,标签不通用需要重复建设,产生了大量维护成本
==》采取灵活的贴标签方式,标签与对象呈现多对多的关系,这也是中台化的原因之一,让标签覆盖大而全
4、标签不整合为有效的数据标记,不对标签进行调整和优化导致标签质量差
==》通过标签迭代过程去优化自身的标签质量,基本的标签策略迭代验证流程:假设-测试-验证-定义,对现有的标签形成的一个个用户画像,提炼出每个标签的用户群,自下而上提炼出目标用户人群,制订营销方案进行营销,验证效果,效果不佳,重新定义和迭代我们的标签库,调整用户画像。
标签策略迭代验证流程,载自网图四、标签系统提升方面
标签库建设需要考虑检索、实时、簇群、性能四个方面:
(1)检索:标签多意味着检索效率低,业务员习惯于就访问自己关注的那几个标签,个性的标签确保灵活性。
(2)实时:用户的兴趣有短和长之分,很多用户的打标签往往是瞬时的产物,其实跟长期的偏好关系不大。业务人员可以将整个场景封装成一个动态标签,动态标签的管理模式跟静态标签完全一致,这样标签库就可以把场景知识也沉淀下来,虽然在营销的时候技术实现不同,但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这有助于实时营销的普及及推广。
(3)簇群:每个用户都处于一个特定群体中,我们的世界实际是被各种社交网络包围着的,结合业务实际突破了原有以用户为核心的标签管理方式,打造簇群这种新的标签体系,这样可以大幅提升客群管理效率和生成效率,比如营销家庭产品肯定更关注户主,因此就需要家庭标签,而不是个人标签。
(4)性能:标签库特别关注两种性能,一个是实时计算能力,一种是实时查询能力,前者解决标签组合计算生成客户群的效率问题,比如10个标签组合关联得到目标用户群,你得在极短的时间生成,后者解决的是实时统计的问题,因为业务人员需要基于实际数据量调整策略。
某些网图未知出处,侵权联删
参考文献:
http://www.woshipm.com/pd/2223018.html/comment-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