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书评:《南明史(下)》—为粗知南明史且精通古文的学者准备的精细南

2023-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跳跳小书童

读上册时有些痛苦,文言文和白话文编织而成的这本“大部头”,读起来很耗费精力。不过在阅读下册的时候,痛苦减轻了不少,可能习惯了这种写作方式,文言文片段依旧是毫无留情的跳过,阅读速度也提升了不少。总之,下册并没有预想的那么艰难。

上回说到永历皇帝定都广东,行在广西。这次的书评思路,打算从关键人物的关键线索来回顾,主要涉及永历皇帝、大西政权、大顺政权、东南抗清势力。

上册中,由于晚明的留都南京被清朝攻破,上演了一幕幕的皇位争夺战。不多下册大家基本上都老实了,一直尊崇永历皇帝朱由榔,直到明朝最终灭亡。永历所在的朝廷存于乱世,登基之时就注定动荡漂泊。永历所在的广西后来也被清军攻占,永历朝廷被迫西走,经云南后,北上投奔孙可望,居住在安龙(贵州省南边),被孙可望挟天子令诸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后来李定国迎驾,把永历接到云南,孙可望降清之后,清军大举进攻云南,永历逃到缅甸。最终在清军的压力下,缅甸方交出永历,被清军刺死。王朝末年的皇帝,加上本身的软弱无能,注定是风雨飘摇,居无定所的一生。

刚才提到的孙可望和李定国,以及刘文秀,都是原张献忠大西军的义子,在大西军中有同等地位,其中唯孙可望的实力最大。在明晚期的抗清力量中,属大西军贡献的力量最大。孙可望时期的大西军留守云南,经营的非常不错,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兵强马壮。按照部署,李定国负责攻克东南沿海的清军(广西、广东、福建),如若拿下两广,则可以和福建的郑成功联合,恢复整个东南沿海的明朝统治。刘文秀负责北上攻克四川的清军,和夔东十三家联合,北可取陕西,东可拿湖北湖南,南和云贵互成犄角,这样完整的军事部署,让明朝占据东南、西南半壁江山,足以清朝抗衡,但事与愿违。

先说东南沿海,李定国走马上任后,一举攻克广西。如果郑成功能和李定国联手,拿下广东不成问题。但是很遗憾,对于郑成功而言,虽然奉行永历的明朝为正统,但仍把自己集团利益放在首位。如果联合李定国拿下东南沿海,恐自己地位不保,还不如当下割据自雄,据守福建,捞取利益。所以在进攻广东期间,郑成功一味拖延发兵,这是广东久攻不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后来因为李定国要迎救永历,广东之战只能搁置。

再说云南的北面四川。四川是云南的屏障,拿下四川可以提高云南格局地的战略纵深。北上可以进取陕西,东下可以挑战湖北。关键这里还有一个强有力的抗清组织,夔东十三家。上册中提到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瓦解之后,残部分东西两线南撤。主力会师后改编叫忠贞营,继续反清复明。但是在明朝的体系里始终因为贼寇的身份被排挤,最后迁移到川东鄂西的夔东山区,联合这里的其他抗清势力,统称夔东十三家。所谓夔东,大致相当于长江三峡地区,这里山高水急,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这里切换四川和湖北的通道,进可以出击湖南、豫西、陕南和四川,退可以据险自守。如果能和云南刘文秀联合,拿下四川绝对不成问题。巩固云贵川的政权之后,再东下湖南湖北,整个南方都可以被明朝收入囊中。那为什么没能实现呢,因为党争,因为明朝内部政权的矛盾,因为孙可望的嫉贤妒能,幻想称帝。

上册提到的鲁监国,据守浙江舟山。被明军攻占之后,一路难逃,最后寄居在金门一带,这里是郑成功的势力范围。郑成功的军队,固收金门厦门一带,以福建作为自己根据地。陆地发展政权,海上发展贸易。遥奉永历为正统,坚决抗清。他并非真心反清复明,他只是想维护好自己的地盘和利益。李定国进攻广东的时候,他没有提供有效支援。后来海陆到上海,远渡长江,过镇江仪征直逼南京城下(此时的清军主力在攻克西南李定国,但长江之役最终失败了),郑成功也并非想牵制清朝军队,只是想趁南京兵力空虚,拿下南京,巩固自己的江南政权。再后来,北上没戏了,那就南下,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收复台湾这件事,对于中华领土的统一当然功不可没,但只是因为清朝禁令片板不许下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导致郑成功不可不发愤图强自寻出路,最后赶走荷兰人,据守台湾发展自己的郑氏势力。整体来说,郑成功是抗清英雄,又是收复台湾的英雄,但是他自始至终把郑氏集团利益放在首位的一面,也是不容忽视的。

科普一下,云南攻打四川为什么叫北上,贵州打广西为什么叫南下。这是中国地理因素导致的,中国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正因如此,才有南水北调,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所以一般路线上的说法才定义为,南下,北上,西下,东上。这是个人见解。

另外,与其说南明历史,不如说南方地理,抛开历史因为先不谈,这本书完全可以说是勾勒了南方地理知识的大纲。以前读的历史,政治中心基本上都在北方,所谓中原大地,逐鹿中原,历代王朝基本都在北方。各朝代的古都在北方也不是固定的,大致一直在动迁。从秦始皇的西安,到后代的洛阳,开封,商丘,再到最后的北京。定都的首要考虑应该在军事方面,在低于外敌方面。至于南方,江南水乡,鱼米之乡,一直很富足,在经济上一直供给北方。网上说,南方人打不过北方(政权更替,不是私斗),这是有理由的,南方经济富足,为什么要打仗呢,再说了15世纪大航海时代之前,中华大地只有西面和北面会有外地侵扰,南面和东面临海,完全封闭自足的环境,自然没有多少战争。北方就不同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西域的藩镇势力,都是军事不稳定因素,自然战争很多。扯远了,这个小结想要表达的事,南明史对南京地理的了解,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本书腰封的推荐语是,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从南明的灭亡,看透人性的荒唐。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各部抗清势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度。在孙可望掌握最后实权时,也因为一己私心妄想称帝,贻误了最佳战机。如果他能头筹全局,集结全国抗清势力,统筹士绅和乡民的抗清军队,或许结局会大不一样。如果郑成功能够配合李定国攻克广东,两广加福建联合抗清,或许结局会大不一样。如果刘文秀能得到组织重用,拿下四川联合夔东十三家,扩大晚明疆土,或许结局会大不一样。如果郑成功的长江之役,能够一鼓作气大局为重,拿下南京作为政治中心,或许结局会大不一样。如果永历皇帝临危不乱,主持大局,坐镇后方,挥斥方遒,而不是只为苟活一路西逃,或许结局会大不一样。哪有那么多如果,历史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所有后人看来的必然,在当时也都有偶然的理由。这不是某个人某个政权的问题,这关系人的本性。孙可望掌权妄想称帝,李定国掌权后,不也是从稳定自身地位的角度考虑,办事唯唯诺诺。只能说,这就是人性的荒唐,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南明史是顾诚先生20年前的作品,参考书目估计千余本,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也为一些古人和和史实正名,是值得推崇的好书。顾诚先生还有另外一部“顾诚明清史文集”(一部三册),口碑也非常不错,有机会再拜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