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至情至性的记录和写照
最近在看一本艺术普及类的书籍,叫《大话中国艺术史》。说实话,作为完全没有艺术细胞的艺术门外汉,对于灿若星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艺术,实在不敢乱说话,只好敬而远之。有次看到一个名叫意公子的艺术普及视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但听得懂,简直太喜欢了。巧的是刚好在朋友家看见由读客文化和意公子联合出品的这本书,不等她看完,就夺人所爱,先带回家一饱眼福了。
印象最深刻的天下三大行书,居然是三大Boss在真性情流露的情境下随心之作,不知道是不是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可以肯定的是,书法恰恰是一个人最真性情的极致表达。
我们都熟悉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一群人于暮春时节在会稽山兰亭的一场露天派对,一个男人在酒后微醺的状态,完全放开自我的情况下记录了这次聚会的情况,这个男人叫王羲之。他们在他酒醒了以后,想誊写一份正式的,怎么写都没有当初的那个好。本来是一场流觞曲水充满诗意的高雅之事,却让人读出了人生苦短的幻灭和悲哀。作者说,当心境融于技法,书法才有了神韵。从王羲之开始,情绪和笔墨交织,书法本身开始承载了文道。
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们觉得不对呀,我们小时候临摹的颜真卿,那字从来都是方方正正的楷书。在这里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颜真卿。这篇文稿是在他人生当中非常惨痛的时候写下的。那时候,他最亲的侄儿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凌迟杀死,死后一年,别人才找到了他侄子的头骨,亲人惨死,尸骨不全。颜真卿就是在这样一个巨大悲痛的情绪下,写了《祭侄文稿》,字里行间都是悲叹和哭泣,所以他把那些错别字,圈掉抹掉,浓墨重笔,力透纸背,情感激烈而又悲愤。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那是45岁的苏东坡刚刚开始的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他因北宋流传最广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下监狱100多天,差点被处死,然后一路被流放到了黄州。在谪居的第三个寒食节,他颤颤巍巍地从床上坐起来,又饿又冷还生着病,写下了这首《寒食帖》。这是一篇草稿,写错了之后就直接点掉,也不管它。苏轼回顾了自己三年来的心路历程,“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从24岁拿下北宋开国第一名的稀世天才,到跌落尘埃泥沼的戴罪之身,苏轼每一天都度日如年。“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从意气风发的高光时刻到零落成泥的失魂落魄,可谓道尽了人生无常和悲哀。
古人说,“书,心画也。”书法打动人的其实从来都不是技法,而是书写者所要倾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