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每次说完后都很后悔
我很希望自己说的话能得体、合适。
昨天工作中我虽不是刻意,但依旧说了其他公司怎样怎样,很快就引起周围同事的反弹,说你现在已经很好啊,多少人在羡慕你的工作。
另一位女同事直接说,你就是羡慕别人的工资比你高。
瞬间的尴尬席卷了我的脑海,甚至有些面红耳赤。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说什么也无法解释清楚为何在领导都在的情况下,自己在感叹其他单位人的发展,即使这个人几乎在我们所有口都有业务对接。
我是特爱纠结的人,发生的事能在我心中徘徊良久,长时间无法释怀。
这次的尴尬,影响了我之后一下午、一整晚的心情。多次想起,且一想起就觉得自己真是失败,管不了嘴巴的嚣张和随意,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者有时说一些无聊的话,甚至常常拍马屁都拍不到位置上。
图片来自网络或许是缺乏同理心吧,或许是周围环境的无趣、无聊和烦躁,让我变得同样无趣无聊,让我习惯讽刺的说话方式,让我时不时发泄对现在的不满和怨气。
但是一旦发泄,我又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以前的自己不是这样的啊(也可能上学时仍是如此,只是工作后才后知后觉)。
心中的焦虑憋的胸口发闷,却又不想跟亲近的人倾诉。因为觉得这事太小、太微不足道,他人会认为我鸡毛蒜皮、庸人自扰。
可焦虑是实实在在发生的,这样的事实不能逃避。
今天早上读书,学习到心理咨询的中引导想象法和内隐模仿法。
引导想象法:训练求助者在想象不愉快或引起焦虑的活动和情境的同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积极的想法和表象上。注意力集中于积极、愉快的表象能够“阻断”那些让人痛苦、恐惧和焦虑的场景。可以认为情感想象法发挥“阻断”作用的机制在于,它利用了人们难以将注意力既集中于愉快的想法,同时又想象着焦虑、痛苦和紧张。
内隐模仿法: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想象某个示范人物(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进行目标行为的过程。示范人物并不真的出现,而是要求助者去想象他正在做着目标行为。内隐模仿包括对情境的心理模拟,可以是未来可能的情境,也可以是对过去情境的重建。如果应用得当,内隐模仿中的心理模拟并不仅是一带而过的幻想,它有助于把想象的情境转化为现实,并帮助人们把想法变成行动(例如建立如何采取所期望的改变的计划、对如何努力获得领悟和排演经验、管理在情境中可能出现的难以处理的情绪等),有关研究已获得相当的证据。——《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六版)》
我为自己塑造的个性化想象场景是我未来的心理咨询室。
大大的落地窗,窗外是茵茵草地,室内干净整洁,不繁琐,有足够的空间,有舒适的座椅,有绿色植物点缀其中。和煦的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射进来,温暖、宁静。些许微风吹拂,一抬头就能望见蔚蓝的天空,或云卷云舒或晴空万里。
我心态平和,刚刚送走一位来访者,正在安静地等待下一位。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