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00字心理小说的各种小说

2022.7.2 起点

2022-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川上河

延续昨天的话题,我并非有意要贬低屁孩,对我而言,主要强调的是不同之处。就如24号日记所讲的,不同的棋局。

昨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关于“爱”的论述,正好提及当年大热的一个视频,“于鱼之爱”和“真爱”的区别。

我当初也对此发表过见解,并深入分析了自己的爱是不是真爱。我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那就是,我并非因为需要而爱,而是因为爱而需要。

这一标准来自于同样在昨天才知悉的弗洛姆。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尽管我当时不知道这样的表达方式,但在我心中也早已有了这样的概念。

套用到推开屁孩的理由上,我也可以这样说:我不能因为需要你而爱你,我应当因为爱你,而需要你。

爱真的挺难解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不解释才是最好的解释。就像是分析你是因为需要而爱还是因为爱而需要,这两者往往会同时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但是,肯定会有一种感情作为主导存在。

此外,这种感情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这就要看两个人是否能在感情中共同成长。

反正对于成熟的我来说,从不担心这种问题,我能够理解任何人,在大部分心理上也足够成熟,但我仍然会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出幼稚的行为和选择,是因为掣肘我的是一些更深入骨髓的东西。

我爱屁孩,但我不爱自己;而不爱自己的人,是无法回馈想要爱你的人的。我从感情的中心渐渐脱离,站到边缘,从侧面提供我能够给予的一切,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位置。而也是我,把屁孩推到了远离爱我的位置上。

这就是心理残缺。

当然了,如今我是解决了,并且还在强化和完善这个问题。

再回过头来探讨,我是因为需要而爱,还是因为爱而需要?毋庸置疑,我总是爱的。

从一开始,我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我对人类有着本质大同的认知,所以才能够理解所有人,因为理解所有人,即可包容所有人的缺点,每个人都应是值得被爱的人。

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性,来自于相遇的特殊。

特殊的相遇赋予特殊的意义,特殊的意义给予特殊的成长。理性的我从一开始就知悉这一切,所以在面对不成熟的屁孩时才会犹豫再三,是否要构建一种依赖关系,因为这种发展往往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即便如此,在屁孩的需求下(此处值得注意),我还是决定陪屁孩成长一次,所以我做出决定的起点,就与屁孩不同,我是因为爱才开始的。

这个过程里,在我的折磨下(哈),屁孩也逐渐体现出了介于成熟和不成熟间的觉悟。

只是,我太过离谱(这个“我”不仅体现于个人,更包含所有因素),搞砸了一切,最后拖后腿的人成了我。

真是每次复盘都有新收获。

区区新的现实,新的关系,也难不倒我。

也许我可以公布这样一个答案:所有关于人的问题,本质上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只需要抓紧自我不放。

[11:57:2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