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流年似水,岁月如歌》中国当代诗人

周勇//4.03春分十五日//念奴娇· 中国传统节日之寒食节//

2024-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高山流水无情剑

      题记:东风扶柳,漫拂枝梢,雨露清明,飞舞碧霄。一片禾田,光影映照,满园春色,鸟雀倾巢。踏青陌上,行人满路,寒食堂前,祭酒菜肴。独立长亭,心思往事,遥望逝水,旧梦迢迢。

念奴娇·甲辰岁寒食节游春曲江池

      节迎寒食,性灵知时令,沐浴春雨。欣喜曲江莺燕舞,窃窃柳丛私语。江映青天,风低绿草,舒畅歌江渚。唐城遗址,玉兰芳绽汀溆。

      惬意雁塔游园,大唐西市,不夜城佳处。如梦汉唐人气旺,龙彩曳摇飞翥。桃李芬芳,霓虹闪烁,吸引游人伫。长安今日,堪当仙子争慕!

寒食节简介——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游春西安曲江池

          ———寻觅历史文化的足迹

      惠风和畅,春意盎然。古城西安,迎来寒食节。曲江池两岸披上了绿装,繁花似锦,游人如织。这是一年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寻觅历史文化足迹的好时机。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曲江池,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

      曲江池,位于西安南郊,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赞叹的胜地。寒食节这一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正是游春的好时光。漫步在曲江池畔,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古时的曲江池,是皇家园林,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诗人杜甫曾写道:“曲江池馆,青青柳色,为谁春?”如今,曲江池已不再是皇家的独享,而是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寒食节期间,曲江池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织。

      沿着曲江池畔的步道前行,沿途皆是绿树繁花。此时此刻,柳枝依依,桃花盛开,春风拂过,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不禁让人想起古时的文人墨客,在此吟咏赞叹,抒发感慨。

      寒食节游春,自然离不开欣赏古典建筑。曲江池畔,有许多仿古建筑,如唐城墙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等。这些建筑传承了古时的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曲江池畔,还有一座著名的诗圣杜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杜甫的诗作、画作及其生活用品,让人领略到杜甫当年的风采。寒食节期间,纪念馆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展览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

      漫步曲江池,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底蕴。寒食节游春,让我们在曲江池畔寻觅历史文化的足迹,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

      时光荏苒,寒食节游春的习俗仍在继续。让我们携手走进曲江池,感受历史的厚重,欣赏春天的美景,让心灵在这片沃土上得到滋养。

寒食节的节日习俗———

      1、禁火: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拜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2、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3、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4、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5、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6、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7、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8、净肠:寒食节去野外采集野菜,不仅锻炼身体,而且也满足了人体所必须,一举两得。

      最后,还要说说春季养生中的精神调节问题。女子伤春,在寒食节期间出来散散心,赏春踏青,能够预防精神上的疾病。男子虽然不伤春,但在春季肝气过盛,容易精神失常的时候,缅怀下先人,寄托哀思,起到了悲克怒的作用。对肝的调理是相当有好处的。经过了五千年的文化滋润,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成为缅怀故人,激励生人的节日。

                  2024.04.0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