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

少年锦时

2021-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威阿威

有些地方能让你得到你最想要、

也最安静的瞬间。

有些地方,虽然坐过很多次,

但你总是想再回去一次。

有些地方,你并不是主角,

但你却在那里写下了别人的故事。

生活把很多故事都改变了,

包括我们年轻的模样。

永远在心里,给那个少年留一个位置。

——吴青峰

一、

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喜欢带我到镇上转角的理发店理发,理发师傅也是一位老爷爷。

老师傅总是笑意盈盈的,和顾客的关系更像街坊邻里。

墙角的炉子上总是烧着开水,咕噜噜冒着烟,水开了谁有空就帮忙倒到暖水瓶里。

理发店更像一个闲聊的茶馆。

人们最喜欢谈论的是自己坐着的那个理发椅,它已经老旧的不像这个时代的东西,木质的靠背破了一个大洞,用一个毛巾塞着。

听他们说,这把理发椅是老师傅的父亲留下来的,还是从国外进口的,比在场的人年龄都大,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故事咧。

依稀记得,小小的我坐在这个老古董上,看着同样老旧的理发柜镜子中的自己,充满了好奇。

二、

那一年,我被爸妈接到城里上学,从此再也没在转角的理发店理过头发了。

刚开始几年放假回去看爷爷奶奶,理发店里依旧人来人往,理发椅坐着人,炉子上冒着烟。

陪爷爷去理发时,老师傅喜欢开玩说:“好像昨天还流着鼻涕哈喇让我理发呢,今天就长成大小子了哈哈哈。”

爷爷笑着躺下让老师傅刮脸,人们或坐在长条凳上或站着笑谈时间流逝。

而这一刻发生的画面在我的脑袋里定格成了永恒,只是那时候我不曾意识到这就是永恒。

后来,听爷爷说,老师傅中风了,在一个下午突然就倒下了。惊慌中,人们把老师傅抬到李老二家的板车上,6、7个人推着车把他送到了医院。

老师傅在医院治疗后勉强可以自理,但理发店是肯定开不了了。

理发店关门不久后,新的杂货店就开张了,老板是老师傅的儿子。所以,那把老旧的理发椅和老师傅也都出现在店里。

只是,老师傅自己坐在理发椅上,神情有点呆滞,整日整日的晒着太阳。

老师傅去世那天,那把理发椅散掉了,人们说,东西用久了就有灵性了。

三、

杂货店和老理发店一样,没有名字,来来往往都是相互熟悉的人。

有时候遇到前来买东西忘带钱或是钱不够的,老板轻轻一挥衣袖,让他下次再付。

除了大人常买的粮油酱醋,杂货店也卖健力宝,五毛一袋的干脆面和辣条。

透明玻璃的柜台上,老板有一本记账本,他快速地扒拉着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开水咕噜噜的冒泡声。

杂货店的四周都摆满了商品,只有中间留出2人宽的过道,老板不是扒拉算盘就是在整理货物。

尽管他每天忙忙碌碌,维持着杂货店的运转,杂货店还是被新开的超市逐渐替代了。

大超市应有尽有商品齐全,可是镇上的人却永远失去了那个满满的人情味和故事感的地方。

那年,我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开一间杂货店。

四、

前些年小镇成了新县城,商业楼盘拔地而起,马路也变得宽阔干净。

离开小镇这么多年,我没有开成杂货店。转角的店面现在又成了一家理发店,门头上写着“转角美容美发屋”。

我走进理发店,坐在理发椅上,年轻的理发师开始找我搭话,出于礼貌,我简短的回复着,从发质到当下流行的发型,最后推荐办卡。

一气呵成的流程让我有些窘迫,在我再三表示自己不在这里常住,小伙子才放弃推销。

坐在理发椅上的我很尴尬,这熟悉的地方空气中什么味道分明是消散了。

转角的马路上,不时传来汽笛声,我下意识地看了下镜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镜子里的那个人已经不想开杂货店了。

五、

以上,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回忆像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故事。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转角的店翻新了好几遍,看着过往的人群,你来我往,它的历史,其中的人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碎片的人情往事,都已经散去。有时我会想,长大,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走过很多地方,经历了一些事之后,在异乡陌生的孤独感常有,被不经意的温暖也有。才发现我还是偏爱有人情冷暖的地方。

长大,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相反很多事情开始变得不那么如意,甚至让人感到吃力。

时光改变了我们太多

包括我们年轻的模样

唯一不变的是不断改变。

人总是会变的吧。

我们十多岁有感悟的东西

到二三十岁的时候不一定有那样的认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