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ki——简书+知乎专栏联动

碎片时代,如何用高效阅读治愈信息焦虑?

2017-04-04  本文已影响400人  大舟学习部

未读文章堆到多少篇了?小红点都消掉了吗?还能不能好好阅读积累了?这似乎是个不断更新的老问题:每个人都不免主动或被迫思考,这个碎片时代,阅读到底该怎么来?但首先,我们要想清楚的是——

1. 为什么要探索阅读体系?

1.1 信息焦虑

每天各种文章,各种推送,各种似乎有用,可是有用又不等于有空,哪里看的完呢?干着急。

因为焦虑。

这促使我留心观察焦虑到底来自哪里。真的是因为看不完看不全吗?我发现并不是。焦虑不源于「看不完」,而是因为「记不住」。确切的说,当我明确看到了有价值的内容,却无法即时整理摘录时,当就算什么时候摘录了,也稀零散落不成形状时,当就算成形状了,也记不住时,我就会感到焦虑。

而正是因为要跳出「信息焦虑」这个陷阱,所以才要反复思考,碎片时代,阅读到底该怎么来。

1.2 高投低产

零散阅读的一个问题在于,花费时间那么多,收益却有限。为什么呢?一是零星散读,无法标记进度,无法统筹阅读,时停时看,阅读体验非常断续。二是如今零散阅读,往往是在手机上,而手机并不是深入读东西的好地方,因为不好摘抄,更不好记录,很容易打破工作流。

而看到好内容,却无法及时记录下来,往往就会更焦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并且,阅读的内容没有沉淀下来,就无从落到行动中去,而落不到行动,用「拆书帮」理念来说:凡是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

所以探索阅读体系,其实可以说是要把这一部分时间投入的收益给挖出来。

1.3 虚假学习

手机阅读时,只要看完了,往往会有一种「我学到了」的虚假快感,但由于移动碎片阅读本身的局限,如果后续不整合、跟进、践行,阅读就只是停留在「看完了」「感觉学到了」,往往整个阅读线就停留在当时那刻,再没往后走,甚至可能会把「感觉学会」,当成了「真的学会」,沉湎在「虚假学习」的幻觉里,而实际上并无寸进。这才是最可怕的。

2. 阅读体系到底该长什么样?

2.1 无压力,从根源解决「焦虑」

一是不管文章攒了多少,难易如何,在那里就在让它在那里,不会给人任何压力。

二是每篇文章要能精确自动记录阅读进度,任意时间场合接着看都能立马继续,无需重新定位上次读到哪里——这一点读长文时尤其重要。

2.2 信息来源化零为整

需要能自动把微信、知乎、博客等各个平台的文章自动汇总到一处,尽可能减少手动重复收集

精选信息来源,吃饭还要点菜,既然阅读精力有限,当然要挑选。身体好坏 we are what we eat,大脑好坏,自然也是 we are what we read。

2.3 方便摘录

我把摘录分为「摘抄」和「记录」:「摘抄」指摘下某一句段原文,「记录」指记下阅读时自己的想法。

我个人阅读,一般有以下步骤:

摘取给力的原文句段

记录句段触发的联想灵感

记录本段如何引导后续行动

要满足以上三项,对阅读设备就比较挑剔。比如个人感觉 Kindle 在「摘抄」一项略有欠缺,选取句段还是不够方便,而如果这算白璧微瑕的话,那在 kindle 上打字简直就是...白璧微火龙果。因此排除 Kindle。iPad 在摘取方面比 Kindle 好,但打字还是不够快,而语音录入又对环境要求高,同除。

2.4 方便整合阅读成果

毕竟是散碎阅读,如果就让阅读成果散落各处,不加理会,最终这些从信息大海里析出来的盐,又会受潮消融,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2.5 读完记得住

首先这里的「记得住」,指记得住「筛选整理过后的点」,其次这纯属个人偏好,能记住最好,记不住当然无伤大雅。

至于为什么最好记住,是基于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假设

花功夫读过学过,记不住多划不来

阅读的目的是践行,记都记不住,怎么做得出

3. 我的阅读体系 3.0 版本: RSS+Anki+IR

3.1 现行版本

阅读 3.0 版本基本算是个「有多少看多少,看多少记多少」的体系,这里涉及到几个基本概念,简单介绍一下:

3.1.1 基本概念

RSS,这个无需多说,我通过「微广场」来订阅微信公众号、知乎等,聚合到 Mac RSS 客户端统一料理。我对 RSS 要求不多,长相简洁,可自定义字体、行距、边距等即可,Leaf for Mac 完美适配。

IR,全称 Incremental Reading,早年由 SuperMemo 提出,中文大致可说成「增量阅读」,套用官方简介的第一句话:Incremental reading is a learning technique that makes it possible to read thousands of articles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getting lost. 大意是「能让你同时阅读上千篇文章且有条不紊」,详细可询官网 http://t.cn/R6Y8k7s。

Anki,辅助记忆软件,本质是 flashcards,核心理念是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和主动回忆(active recall)。所有需要记忆材料的终极归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IR 原本只能在 SuperMemo 自家软件实现,并不支持 Anki,后来国外 Anki 用户写了个 Anki IR 插件(http://t.cn/R6YuwRT),基本可以实现原版 IR 全部功能,非常牛,我使用的就是这一版本。

插件下载页面给的介绍已经比较全,一遍看不懂多看几遍就懂了,有疑问也可以去开发者的 Github 提交。

3.1.2 阅读流程

信息获取。通过 RSS 抓取微信知乎等多平台信息,只需订阅时筛选操作一次,其余交给机器,无需再料理。

文章阅读。在 Leaf Mac 端扫读 + 二次筛选,感兴趣直接导入到 Anki IR 卡片中后续处理。

Anki IR 处理文章。IR 本就是专为大量阅读所设计,阅读时不管在读任意一篇,都可读可停,可前可后:觉得这会不太读得懂这篇,先放一放——可以;这篇略严肃,这会儿通勤,读点轻松的——可以;这一句段很漂亮,厉害,摘下来——可以,一个键的事... 并且,Anki IR 插件能精确记录你每篇文章所停留的位置,还能让你随意标注写下自己的脑洞,并且自动进入 Anki 复习体系;能将你的摘录直接转化为 Anki 问答卡片或 Cloze 而无需跳出当前阅读体验(比如我设定按 c 摘录 cloze,按 x 摘录问答卡)...而熟悉 Anki 的朋友应该都懂,进了 Anki 基本就等于进了记忆

不过这里要提一下文章导入 Anki 的几个问题,由于 Anki 的卡片在不更改默认设置的情况下,只支持纯文本,因此直接导入会丢失原文格式和图片(并且阅读界面会非常丑...),所以我做了一点处理。

首先下载 Anki 插件 Power Format Pack(http://t.cn/R6Y3OlB),开启 Markdown 支持,再从把文章复制成 Markdown 格式,粘贴到 Anki 就解决了。这样一来,基本的格式支持有了,图片也全部到位,比较遗憾的是似乎 Power Format Pack 还不支持 custom css,只能用插件的默认长相。

全部设定完毕之后,还存在一个问题:每次添加文章到 Anki,都要「选中-复制成MD-打开 Anki-新建 IR Card-粘贴-MD渲染-保存-退回到 Leaf」,虽然熟练了也就是一顺手的事,但操作高频,总要想点办法。使用 Mac 的朋友可以利用 Keyboard Maestro,参考下面这个思路一键完成导入、渲染和退回,几秒钟的功夫,坐等就行。

到了这一步,所有感兴趣的内容,全部进入了 Anki IR 处理流程,逐一排队等候。IR 本身的特点让零散阅读变得很轻松,而最终零散阅读的成果,却又能全部汇聚到 Anki 记忆体系中,由此完成整个阅读旅程。

至于焦虑,转换到这个体系后,我是一点都不焦虑了——反正都会读完,反正都会记住

3.2 历史版本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阅读版本的名称是 3.0,其实之前还有两个大版本,管它们叫 2.0 和 1.0,这里略提一下,以做比较。

在阅读 1.0 阶段,当时只感觉

手机不适合做致用类阅读

信息庞杂,要筛选精简

于是在第一阶段,新申请了一个微信号登在 iPad,把手机所有的精简后的关注转移到 iPad 号,手机彻底空出来,但后来发现还是太零散,各个号各自为战,不好整理整合。于是有了第二阶段,iPad 公众号做第一步初筛,感兴趣的文章全部丢到 Pocket 做稍后读,细读后二次筛选发送到印象笔记汇总。这个体系初期还好,时间一长就出问题了,一是 Pocket 对图片抓取也不好,时灵时不灵,二是发送到印象笔记的内容,是全篇起算的...这个差不多算自己给自己又找了一遍事,从信息大海里滤出来的盐还是没办法汇总,读了吸收不了。于是最终结果就成了,每次打开 Pocket 看到那一大堆稍后读就显得特别淡疼,稍后读往往成了烧后读,八十岁被烧了都不一定会读。

于是有了 2.0 版本。2.0 解决了 1.0 的部分问题,主要流程有:

所有文章筛选后,全部发送到印象笔记特定笔记本

每周日汇总本周文章,导出成 PDF 打印

用拆书帮的 RIA 方法,读完归档便签到印象笔记,完成阅读

阅读 2.0 的优点在于,阅读时间化零为整,平时碎片阅读基本可以免掉,集中到一本打印书中。缺点在于操作成本,由其涉及到实体书,如果这一周需要读的东西多,那就真的是打印完就搬砖——书又大又重啊。

另一个问题是,由纸质文字转到电子笔记,速度上毕竟还是差了一点,而 RIA 又主要是手写,速度就又差了一点。而且,最终汇总到印象笔记的整理,也存在一个问题——回顾。阅读笔记一多,回顾就是个大工程,什么时候回顾?如何规划回顾?这又需要额外的心力。而且还有个问题,不是你回顾了,就记得住的。而笔记的内容也好,灵感也好,如果根本就回想不起来,很有可能就白记了。

综合多重,于是有了阅读 3.0。

其实面对这汪信息大海,有两种选择,一是完全忽略所有信息流,专注深度阅读;二是筛选信息流,高效吸收。前者耗费心志毅力,后者耗费机会成本,各有短长。Anki IR 算是我目前探索出的折中方案,最小化操作成本,最大化阅读收益。试想想你最近一次读的 wikipedia 词条,还想得起都说了些什么吗?但是,如果有了 Anki IR 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