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读书,为了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名经营者--读《经营者养成笔记》有感

2020-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冉听花开
by 冉听花开

说到“经营”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经营一家公司?经营一家店?有没有想过经营自己呢?

为什么会把“经营自己”与其他两个一起来对标?因为本质上,它们都是相通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经营”解释的第一条就是“筹划并管理(企业等)”,有着浓厚的经济学的意味。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经营”,就是以“获得收入”为目标;而这个“收入”,又以“金钱”为最普遍的衡量标准。

不论是一家公司、一家店,还是自己,要在经营上获得成功,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或许会一次就成功,但更多的是需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看见成功的影子。

如何能够加速这个“成功”的过程呢?“模仿”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而《经营者养成笔记》这本书,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可供模仿的好素材。

0.《经营者养成笔记》

《经营者养成笔记》的作者柳井正,是世界著名快消品牌“优衣库”的创始人。而这本书,就是作者记述的如何把“优衣库”从一家小店经营成全球零售服装连锁店的方法和技巧。这是一本深入解答经营之道的书,是如今优衣库内部仍在使用的培训手册。然而它又不仅仅止步于企业经营问题,更是一本人生经营指南。

1.愿景引领成功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 即实现使命。”“只有那些始终坚持使命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才能长久存在下去。”

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足够大、足够长期的目标,也可称之为“愿景”。如果想要成功,这是必做的一步。为什么呢?因为愿景能够激发一个人潜在的荣誉感,是可以持续去做一件事情的最强大的内驱力。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成一件事,往往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觉得它没有价值、不值得去做,或者说不值得去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做。而这样的一种心态,导致的结果往往就会是应付了事。应付的东西,又怎么能得到成功呢?

而另外一个维度是,只有那些我们发自内心去相信的事情,才会把它列为愿景。而往往因为我们认为它必将实现,在以这个为目标而做出持续努力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就是目标达成。

而那些我们想去做、却又不相信能做到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真的做不到了。

因为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就是不相信呀!你的潜意识一直在跟自己说:不可能,根本就实现不了。那么,就像《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中的描述,如果你打心底就不相信自己能赚到钱,你反馈出去的实际上就是你不需要钱这件事儿,那么,宇宙中的能量也就不会来帮助你获得这些钱。同样的,你整个人向宇宙发散出的能量在说:“我不需要你这个成功到来”,那自然它接收不到你想要成功的反馈,成功也就不会到来你身边。

2.捷径是认清自己的价值

作为人的本能,往往有想要走捷径的想法。都有很多事情捷径是能够更快达到目标的方法。那对于成功来说有没有捷径呢?有的。找到正确的路,然后持续去做,就是成功的捷径。

那成为一个成功经营者的捷径是什么呢?

柳井正认为,经营的关键,就在于掌握正确赚钱的方法。

那什么是“正确的赚钱方法”呢?书中写到:“正确的赚钱方法,就是应该在兑现承诺、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赚钱。”

如何理解呢?镜姐说,是定目标、达成目标,赚钱只是达成目标后的自然结果。

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当我们赚钱的目的是正确的、我们承诺要做的事情做到位了,赚钱那就只是顺带而已。

《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中也说,让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未来更具价值的方法,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

找到正确的路,定下一个目标,然后心无旁骛的去持续执行。事情对了、目标对了,当持续去行动的时候,成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这与每个人的自我成长过程也是一样的。不管你是想做个人品牌、还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大的捷径就是需要先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想要活得更通透、更自由,你就需要拥有满满的自我价值感,而这个就是你活着的意义、你存在着的意义。

我们需要问问自己:我的价值是什么呢?我的价值是因为什么而存在的呢?

佛家有个理念是:本自具足。

出自六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南怀瑾老先生这么解读:生命的自性里头一切智慧都具备,所以六祖开悟了以后,“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真正开悟了,你自性里头具备了一切,充满一切。譬如大家读书,好像老师、学校给你的学问,没有啊!老师、学校不过帮你把你家里那个脑子里头心里头那个仓库打开了,你真的学问是你自己里头本有具备的,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你相不相信,“我本具足”?你相不相信,你本来就是具有很优秀、很成功的特质?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对自己不够了解。

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天赋,或者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缘由,在“真正的自己”外面包裹了各种各样的壳子:

不漂亮,没毅力,三分钟热度,不善言辞,不会说话,做不到......

我们会以为壳子外面的那个就是真正的自己,而根本不会意识到,壳子里面的那个光芒四射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其实人的大脑是个很笨的器官,它完全不能分辨一个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还是你假想的东西。

只需要你不停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它就会固化下来,成为它以为的事实。

也就是说,只要你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假的也会信以为真。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被洗脑的原因所在。

所以,当你有意识无意识中把那些让你不自信的、甚至完全错误的固有印象,在脑海中进行反复强化时,你就真的会变成那个样子,你就真成为了那个“讨厌的自己”。

我们都是被自己活生生埋没了的天才。

3.“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我希望大家不要满足做一名还凑合的经营者,而要成为对社会做巨大贡献、努力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经营者。我是带着这样的愿望写成了这本秘籍。”

永远不要觉得差不多就行。

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来说。

1.01和0.99,与1之间的差距都只有0.01。但是, 1.01^365 = 37.78, 0.99^365 = 0.0255。

差不多真的行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那些让我们失败的,也往往就是一件一件差不多凑合过去的小事。

胡适先生曾于1919年写过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生动刻画了一个遇事不认真不严谨,凡事差不多就行,最终命丧差不多的人物形象。

生活中因为“差不多”的思想而发生事故的事情也比比皆是。

比如开车。总有一些人会觉得交通规则也就那样,差不多就行。黄灯闪了,哎呀,差不多能过去,一脚油门,结果闯了红灯,还撞到了行人;直行的车辆太多,我走左转道加个塞吧,差不多打一把轮儿,结果刮蹭出现了。

总是抱有“差不多”态度的人,人生也最终只能活成“差强人意”。你做一件事情的态度,就是你做所有事情的态度。每一件小事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极致,想要成功,就不能凑合着过。

4.结束语

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一个队伍,需要耗费心力好好去经营。

能决定自己人生走向的,也只有自己。

找到一件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持续的做下去,你绽放的花期,就在不久的将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