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24孝

2022-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升春酒

周六外出游玩,看到了墙上贴的24孝的故事。看了以后,不由得的发笑,如果是现代估计不会做类似的故事。下面对一些故事,进行戏说,其中的孝道,古人们笨拙的让人感动。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孝敬父母,更要与时俱进,从自身实际出发,做聪明的孝子。

(一)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

简单的说,黄香9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为了尽力的照顾父亲,夏天炎热,用扇子扇凉枕头和凉席;冬天天冷,用身子暖父亲的被窝。

现在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如果有多会被人当做神经病,因为现在下有空调,冬有暖气;即使安不起空调、暖气,还可以买风扇和电褥子。

(二)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三国时期,魏国有王裒(wáng póu)对父母很是孝顺。母亲生前怕雷,死了以后埋葬在山林里。每到刮风下雨之时,王裒听到雷声,立即跑到母亲坟前,跪下,哭着说:“儿子在此,母亲不要害怕。”

现在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大富大贵人的墓地在陵园有专门人管理;普通人,不一定能买得起墓地;买得起墓地,每到下雨就请假,公司不会允许;再说现在有了避雷针。

(三)哭竹生笋

三国时期吴国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三国时期吴国的孟宗,年少时父亲就逝世了。母亲老了,病重冬天想吃竹笋。孟宗没有办法,就去竹林中,抱着竹子大哭,感动了天地,一会儿,长出了几根竹笋,拿回家做竹笋汤,给母亲喝。母亲吃完,病就好了。

现在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一是现在冬天也可以买到竹笋,不用去竹林感动天地了。二是,不说现在的竹笋,就是去医院,重病也不一定能治好。

(四)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晋朝的王祥,小时候没了母亲,继母朱氏不慈爱,总是在他父亲面前诬陷他,因为这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继母想吃生鱼片,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脱掉衣服,躺在冰上期望化冰求鱼。冰突然自己开了,两条鲤鱼跳出来,王祥拿着鱼回家给母亲吃。

现在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其实当时也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小时候砸冰捕鱼还知道用石头或木棍,砸冰。王祥流传千年的人,没有这样的智慧,估计是作者为了强调孝道而写的傻事。一是,现在购买很是方便;二是,现在水污染严重,估计冰还没化开,自己已经中毒了。

(五)恣蚊饱血

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

晋朝吴猛,八岁时已经很孝顺父母了。家里贫困,买不起蚊帐,每到夏天夜里,蚊子多咬的慌。他就用自己去喂养蚊子,即使蚊子很多,他也不驱赶,恐怕驱赶后,蚊子会叮咬他的父母。

古时候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割点艾草晒干点燃,就可以把蚊子驱赶,不知道这些名人怎么缺少这方面的常识。现在更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蚊香,驱蚊液,花露水,风油精都可以很好的驱蚊,且价格便宜,网购还能打白条。

(六)涤亲溺器

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洗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宋朝的黄庭坚,很是孝顺。自己虽然身份高贵,诚心的孝顺母亲。每天晚上,亲自为母亲洗涤夜壶,没有一刻忘记自己身为儿子的身份。

不知道为什么给母亲洗个夜壶,就会放入24孝中。是因为他身份高贵却做这样的事情吗?现在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几乎家家都有马桶,自动上水只要一按就可以冲洗干净。子女为父母冲洗尿盆,这不是应该干的吗?不懂不懂,为什么他可以留存至今。

(七)埋儿奉母,怀橘遗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

当时都被看做是孝道的典范,现在看来觉得有些愚蠢,有的什么不可理喻。我今天戏说,不是贬低孝道,而是说,我们要有智慧的孝顺。不能,为了奉养双亲而伤害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因为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孙健康平安;更不能为了别人的赞扬或者好名声而打着孝顺的名义,行愚蠢之事。(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