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博文2(自省+自许)请别用自己的匮乏来伤害孩子
通过紫雨老师的指导学习,我深刻的反省自己,因为自己的匮乏才导致我不懂得用母爱去沐浴自己的爱儿。
我是一个爱挑剔的人,什么都想做得最好。上小学书写不好,我就反复罚他多写,导致现在一塌糊涂。走路的姿势我嫌不够笔直,总要他挺直胸膛。考试成绩总是与校方站一个高度,除了满分还是一句“还要继续努力”。他幼儿园同学是邻居,爱运动,我会拿他们做比较,要他和邻居一样爱运动,导致他都不喜欢和他们来往。平常总是唠叨,说他这样不做,那样不搞。
由于自己不懂得沟通,又不善于表达,“为何”就被忽略。碰到问题不会引导孩子去思考就直接给出答案,孩子就没有方向感和信任感,不知道怎么去选择或者只想要父母直接给出答案。这也是导致在学业上问题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的诱因,致使面临放弃学业,想要在家自学软件管理。
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以为那是他应该做得,不值得提。上初一时,学校要求家长写孩子的优点,我们夫妇竟然一个都没有找到,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写了缺点要孩子拿到学校,后来班主任主动联系我们,说孩子得不到家长的认同会影响以后成长,要求我们重写。孩子不被家长认同及老师的认同,导致孩子挫伤了自尊,产生了自卑。
孩子喜欢看书,总喜欢带书去学校,初中一次被语文老师没收了,其中一本《十宗罪》还批注“少儿不宜”拿回来。再后来语文老师又点名批评假期没有做作业。孩子当时就与老师顶嘴,说自己不是“没有做”而是“没有做完”,并要老师向他道歉。尽管老师无奈也道歉了,孩子还是不原谅老师。后来知道此事,我们不考虑孩子感受,只是指责孩子的不是。不被老师的认同,得不到尊重,自尊心的挫败,自私占据了势头,现在才明白,孩子那样做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从此让他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两个月前孩子又带玩具去学校,被生物老师没收,我们再次认为老师没有做错,结果孩子对生物课几乎不上了。
多年来父母口口声声说爱他,只是听见而实际看不到摸不着,更感受不到。只满足于不缺吃不缺穿,没有真正感觉到被爱,也就不懂得自爱。对父母和周围琐事表现的只是冷淡和冷漠。
以前总是要求孩子玩游戏不得超过多长时间,以为可以要孩子掌控好时间锻炼他的控制力, 其实只是增强了孩子对玩游戏时间的匮乏。越是匮乏就越觉得玩游戏时间不够,越来越迷恋网络。
由于平常没有被父母重视和尊重,孩子就没有自信心,在对异性有好感的今天,没有自信心就不敢说爱和不爱。只敢在虚拟的世界爱上一个虚拟的人物(洛天依),来满足他对异性的追求。
平常我会教育孩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该花的要花,不该花的不花,让孩子对金钱有匮乏感和愧疚感,不愿意邀请同学和朋友一起分享。更不会想将来要靠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
以上行为是我导致孩子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感觉没有被父母和老师认同,得不到尊重,逐渐没有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除了自卑只有匮乏感和愧疚感。
我以后会做到:
一是尊重、理解、信任。孩子长大了,有他自己想要的人生,有他自己的思维,能为自己考虑和处理一些问题了,我相信孩子会处理得更好的,即便处理不好,孩子也能从中得到一些经验积累,丰富他的人生阅历。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被父母尊重、重视,来树立自信心。
二是打断-停止、舒缓-接纳。停止批评、责骂、讽刺、唠叨和饭桌式教育说教。做到接纳孩子的现状,接纳孩子的叛逆期,接纳这是自己造成的而不怪罪自己,也不怪罪孩子。做到平心静气,心平气和,稳定在调和能量的状态。
三是感赏-投射、沟通-表扬。首先聚焦孩子好的一面,发现和感赏孩子好的一面,要打心底里认同孩子,并且是要发自内心的感赏和表扬,还要及时表扬。然后就是沟通,要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有效沟通,了解孩子的阻力是什么?凝滤是什么?帮助孩子去解决凝滤,要给孩子方向和方案,并且帮助孩子走出来。
四是勤学、勤练。每天都要练习晨读,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认真感赏、投射、晨享。让我们时时的提醒自己怎样去聚焦好的一面,提醒我们在做错的情况下怎样去做对,来扭转我们的惯性动能,打断我们的惯性思维。
我会让孩子感受到他有爱和被爱的权利,有选择的权利,更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力,这些只有让孩子知道他不再匮乏了,孩子就会有享受生活的愿望,重新点燃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我会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用无私的母爱和智慧去捂暖孩子这颗冰冷的心。我会搞好自己,我会等着孩子热泪盈眶回过头来拥抱我的那天,我会不离不弃的守候着孩子重生那天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