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下棋的姑娘叫王二
上一篇文章留下一个问题:
张三和王二坐在树下,边喝酒边下象棋,这时其中一个人的儿子过来说“你爸爸和我爸爸打起来了”,请问他口中的两个“爸爸”什么关系?
这道题主要考验的是思维的活跃,顺带一点逻辑。逻辑上来讲,张三或王二的儿子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在打架",但是张三和王二在下象棋,所以他们就不可能是自己孩子的爸爸,不是爸爸就只能是妈妈,所以如果喝酒下象棋的张三王二是女性,那问题逻辑就成立了,她儿子的爸爸是自己丈夫,她爸爸是丈夫的岳父,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孩子口中的两个爸爸是“岳父和女婿”的关系。
这道题最大的难点不是题目本身,而且我们思维的自我设限,抽烟喝酒下象棋,为什么我们认定是男性?
当完成思维破局后,下一步是寻找矛和盾。个人而言,矛是你的最大天赋,盾是围绕个人天赋建立的优势体系。对企业而言,矛是核心竞争力,盾是围绕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核心竞争链。
简单说个人做自己擅长有天赋的事情,并扩大优势点,变成优势面,毕竟天赋也是会坐吃山空的。关键问题是,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天赋是什么,或者认为自己毫无天赋。对于前者需要的是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一枚比特币价值上万美元,挖掘难度巨大,一个人的天赋价值无穷,收益终生,难道不值得花更多时间耐心去挖掘?对于后者,恭喜你,你的天赋是诚实,用诚实作为自身最大的优势去经营自己,你的人生,一定不会太差。
苏格拉底认为,老师的工作从来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回忆起灵魂本身就拥有的知识,这与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认为天赋决定了你的人生上限。互联网商业社会讲‘风口’的重要性,站在风口猪也能起飞,但是如果你不能基因突变长出翅膀,最终会摔的很惨。事实上,苏格拉底和孔子不仅出生年代相近,各自历史地位相似,思想也有很多相似处,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苏格拉底被称为把哲学带回了人间,他们都把哲学定义为了现实社会的指导思想。中国教育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很久了,现在的教育试图培养出全才,一度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带来的只能是平庸。而所谓的"智"也不是智慧,而是考试能力。通过十几年的格式化考试培养,大多数人失去了原本拥有的矛,部分因为自身天赋比较明显,离经叛道导致偏科或考试能力差的,失去了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没能扩大优势,形成自己的盾。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时期,思想家、名士大师辈出,一是春秋战国,诞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为主的诸子百家。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责任和开放,每一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有意思的是,这其中只是墨家是自己取的名字,其他五家名字都是司马谈根据各派所提倡的核心思想提炼所取,他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儒家的意思是读书人。
第二个思想活跃时期是魏晋,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彻底的自我,当时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由何晏、王弼开启,至竹林名士嵇康、阮籍,山涛达到高峰,又推及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曾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嵇康儿子的字,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说,“那是因为你没见过他的父亲,嵇康,那风度真实像一棵玉树一样,迎风站立啊。”由此为形容嵇康父子的风度,中华文化中多了两个成语“鹤立鸡群”与“玉树临风”。
第三个时期是我们最熟悉的民国,特点是英雄不问出处,钱穆被称为中国当代最后的大儒,然而这个大师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刘半农被称为“江阴才子”、“文坛魁首”,他和钱穆一样,中学时在常州府学堂学习,但出于对保守教育体制的失望,刘半农在快要毕业前一年选择了退学,拿了一张肄业证,只身闯荡上海滩。这可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可在穷困潦倒之际,他突然间接到北京大学的聘书,被正式聘请为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梁漱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到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中学毕业生的身份。近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的学历只是小学,可他创作发表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等五十多部文学著作和《唐宋铜镜》《战国漆器》等6部文物论著。他还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讲学,并曾经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以上三个时期的共同点是社会的包容性,包容其实最重要的是给年轻人机会,牛顿23岁发现万有引力,马克思29岁写了《共产党宣言》,爱因斯坦26岁发表《狭义相对论》。现实是中国的年轻人已经被“经济能力是衡量人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困住了,青春时光短暂的像江南的春天,迅速步入谨小慎微的中年,难以建立没有长远的人生目标,只求阶段性收获,执着于眼前得失,最终导致半途而废和追悔莫及。
在尝试多种可能性后,找到了自己的矛,继而铸造人生的盾,这就需要树立自己的终极人生目标,这个人生目标的依据就是你所拥有的天赋,天赋的含义极广“社交、演讲、逻辑、写作、绘画、雕刻、体育、音乐、执着”等等都是,其实依循天赋是人生的捷径,可惜现实中太多的人在舍近求远,南辕北辙。
思维破局是为了打破思考的枷锁,寻找矛盾是为了优化自身资源,因为我们拥有的最充满变数的资源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