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作舟岁月·留痕

童年 I 抓鱼

2024-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多戨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那个没有网络和游戏机是个稀罕物的九零年代,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游乐场。童年的记忆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莫过于那些与水和鱼相伴的日子。那些日子,简单而纯粹,充满了冒险和惊喜。

童年的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抓鱼,那鱼鲜美的味道至今难忘,如今再也吃不出那种鲜美的滋味了。无关烹饪技术,也许这就是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法,而这关键还得是高端的食材。

童年的记忆中抓鱼的地方有四个。

第一个地方,据说那里以前是水磨房遗址,有两座小石孔桥,有多小呢,仅够我不到十岁的年纪钻进去,堪堪可以转动身体的位置。

小时候家里地有些地势较高,白天是要不到水来灌溉的,只能等晚上,领居们低洼的地要够了水,晚上都回家休息了,才轮到我家这些高地,而我就是每年在这个时候,陪母亲去看水灌溉,观察小石孔桥鱼情的时刻。

这里能抓到的鱼大部分是塘角鱼,塘角鱼在白天是没有动静的,晚上出来觅食,就有了动静。

发现了鱼的动静后,往后的日子经常去留意溪水的流量大小,惦记这块宝地的人可不止我一个,我必须尽快行动。

当发现溪水的流量很小的时候,就会兴冲冲的跑回家拿一个脸盆,一把铁锹,和一个泥水匠用地那种小桶。

先在小石孔桥的下游搭起一座小泥坝,然后站在泥坝里,弯腰扶桶,一桶一桶地把水泼到水坝外。

水坝里的渐渐减少,鱼儿开始露出踪迹,继续加快泼水的东西,然后动作迅速而稳健地把看到的鱼抓了,再去摸藏在石缝里的鱼,这样摸鱼是有风险的,毕竟不知道石缝里藏的是泥鳅还是蛇。

摸完一遍还不算完,还有很多漏网之鱼,这个时候我通过自己丰富的抓鱼经验,总结出一个办法,就是拿个铁锹去搅那所剩不多的水,搅到成泥糊状,做完这动作后就可以静待几分钟,听到有鱼扑腾的声音,再去抓,这样抓一会功夫基本不会有漏网之鱼了,泥鳅和黄鳝除外,它们很沉得住气。

每次抓鱼后,都是弄得满身泥巴,记忆中这是母亲唯一宽容的事情,估计是看在满满的鱼获份上吧。


第二个地方,这里的鱼可不好抓,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办到的。

每年到了秋天枯水期,村北的江边上,有几个水潭,大的水潭面积超过百平方,小的水塘面积也有二三十平方,这种水潭有四五个。这里是我想吃田螺了的时候,唯一的获得之处,这里还泛滥一种可恶的生物,那就是蚂蝗。

对付蚂蝗我也有经验,毒蛇栖息之地,七步之内有解药。在水潭边上会长一种草,碾碎了涂抹腿上,效果不错,就是有点辣。

每年的中秋前后,田螺是最肥美的时刻,这个时候的田螺大都把肚子里的货卸完了,吃起来不会有小田螺在嘴里嘎嘣脆的苦恼。

同时我也在等待着水潭的水位下降,当水潭的水位下降到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忙活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把水泼干的时候,就该回家招呼人行动起来。

捕鱼方式我们采用的是涸泽而渔,故技重施,兄弟姐妹几个轮番上阵,直到水中出现鱼的踪迹且鱼儿游动困难。

捕鱼的狂欢开始了,兄弟姐妹们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抓完这一轮鱼,还可以挖一轮泥鳅和黄鳝,这个时候老姐是不敢去挖泥鳅的,因为她之前挖出个大家伙,她兴奋的抓起来后,发现是泥蛇,就再也不敢去挖泥鳅了,但是我和我哥是不怕这生物的。

挖完泥鳅,按照惯例,还是去搅那所剩不多得水,待那泥水被我们搅的稀烂后,不大一会,那些漏网之鱼就会因为缺氧扑腾而出。

这里的鱼种类就比较多,我们也叫不出几个名字来。但是那种我们称为菩萨鱼的,我们是不要的。

大鱼就是当晚的主菜,小鱼就烘干后吃一部分,剩下的给猫解馋,馋得家里养的猫,天天嗷嗷叫。

这些水潭北面临江,每年的汛期都会被淹没,所以并不会因为我们涸泽而渔,来年依旧鱼获丰盛。


第三个地方是江对面有个人工挖出来的大水塘,水很浅,长满了水草,最深的地方才没过膝盖。但是这里荒废了,无人养殖,兴许是这条江是用于排洪的,平时江水不深,但是在洪水期,水都要漫进村子里去了,所以挖这个大水塘的人,后来也不敢在这里养殖水产。

这里太大了,所以也就不适合进行干塘行动了。

这里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私人钓鱼场,刚开始我们是没有鱼钩的,但这并不能阻碍冰雪聪明的我们。

我们先去跑去看大人钓鱼,拿起他的鱼钩仔细观察,聪明伶俐的我们,在家里找到母亲的针线包,偷偷拿走了几根针,然后找到家里的油灯、铁钳和锤子,用火柴点燃油灯,把针头烧红,再用铁钳夹住针头,放到石头上,握着锤子用力一敲铁钳,针头就扁了,这就有次鱼钩倒刺的模样。

再把针头的位置烧红1.5厘米,用铁钳夹住掰弯,弯到跟鱼钩的形状差不多就行了,根据记忆中鱼钩柄的长度,把针用铁钳裁断,裁断后如法炮制,把末端也敲扁,这样绑鱼线就不会脱落了。

这个时候鱼线的问题就难倒我们了,小孩子不知道在哪卖钓鱼的东西,口袋也没钱去买,也不敢去问人要。

小时候就不知道放弃为何物,灵机一动,自己经常戴的草帽不就是用透明的线,一圈一圈的把草辫编起来的吗。

以至于后面母亲问,你戴的草帽怎么小了这么多了,这个时候就只能胡诌乱扯,最后也不了了之。

有一个东西要准备的,就是钓竿, 买钓竿肯定不可能的了。家附近到处都是竹林,还有什么比竹子做的钓竿来的实际和适合的了。

于是抄起家里的柴刀就冲进竹林里去挑选了,我们挑选的那种竹子是用来当柴火烧的,据母亲说那叫竹公,长不大的,没什么用处,卖不了钱,顶多拿来做篱笆和柴火,但是到我这里,这不就是完美的钓竿么,大小合适,而且韧性十足。

饵料也是要准备的,这东西我亲自去辨认过,大人用的就是蚯蚓,这也玩意那还不好弄,抄起铁锹就钻进家后面的芭蕉林,不大一会,就捧着一堆蚯蚓出来了。

差点忘了还有个东西要准备,那就是鱼漂,真的鱼漂肯定是没有的,我准备了两种鱼漂,第一种是泡沫,白白的,够显眼,还有一种就是小木头,家里用来烧火的小灌木柴。

完事具备,拿起精心准备的工具,就兴致昂然地在午后大人们都休息了的时候出发了。

这钓鱼嘛,虽说以前没有试过,但是青蛙我钓了不少,家里的母鸡能经常下蛋,都是我每天放学后去钓青蛙来喂的功劳,这钓鱼应该跟钓青蛙差不多,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何况我还仔细观摩过大人钓鱼的姿态。

于是有模有样的学起钓鱼来了,起初用的泡沫做鱼漂,眼睛盯着泡沫,不放过一点动静,静待许久,泡沫跳动,猛的一提鱼竿,鱼儿出水,右手提着鱼竿,鱼儿在半空乱跳几下,扑通一声掉回水里了,泡沫也被鱼线勒成零星的碎片散落在水面上。

这人生中的第一杆鱼就这样以失败告终,应该是这笨拙的倒刺起不到作用,但放弃对于我那个年纪来说真不知是何物,想起钓青蛙的时候,母亲是把布袋缝在一个带柄的铁圈上,每次我把青蛙提上来的时候都是用布袋口去接住青蛙的。

钓鱼我也可以这样啊,没带布袋,我可以用桶来接,于是把水桶放在左手边上,继续下饵,泡沫不经用, 我就换成小柴干,一样能浮起来。

静待许久,小柴干跳动,右手猛的提竿往头顶上扯,左手提桶,鱼儿出水,水桶精准的接住鱼,哈哈哈!成了。

后来,不知母亲是不是因为被那鱼的鲜美吸引了,赶集的时候给我买了鱼钩和鱼线,于是往后我的钓鱼生涯也就顺风顺水了。


还有个地方,每年抓鱼基本都是全村出动,当然大部分都是小孩子,但是牵头的是大人。

村南边的有一条小河,这是灌溉用的小河,每年只有耕种时节,小河的水才会溢满整条小河,而耕种时节一过,上游的水坝就会大大的减少水量供给,就到了小河的枯水期,这是时候就是抓鱼的好时机。

这个时候,村里有几户人家的大人就会到下游有个小水泥坝的地方,用竹片编织好的捕鱼工具,铺在水泥坝下水端,用来装流下来的鱼,然后挑些熟石灰到上游,倒进小河里,石灰水所过之处,不大一会鱼就翻起了白肚皮,他们是主东家,他们先抓,我们全村的小孩子就跟着在后面捡漏。而所能捡到的都是顽强的鱼,场面热闹非凡。

其中不乏塘角鱼、七星鱼、鲶鱼等,这些都是比较顽强的鱼,那些普通的鲫鱼、鲤鱼在石灰水流过的时候已经翻白肚皮被抓了。

虽然我们捡的鱼没有大人们抓的大,也没有他们的多,但那份参与感和收获的喜悦却是无法比拟的。我们互相比较着谁抓的鱼多,谁抓的鱼大,那份竞争和友谊,成为了我们童年最珍贵的回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