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万里考察三峡,参与低坝方案审查|李鹏与三峡工程(2b)

【陪万里考察三峡】
1982年,水利部与电力部合并,电力部部长李鹏改任水电部副部长。于10月7日陪同万里副总理赴长江三峡实地考察。同行者有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候补书记郝建秀、建设部部长李锡铭、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书记宋一平、国务院副秘书长田纪云、国家计委副主任黄毅诚、交通部副部长钱永昌等23人。湖北省委书记韩宁夫、省长黄知真前往宜昌迎接。
当天下午,参观了葛洲坝工地5个点,即枢纽布置模型、电厂、船闸、溢流孔闸门和大江工地。返回时已5时。葛洲坝工程局赵开五书记,华中电力局副局长赵庆夫、田茂先,电厂厂长卢兆策同志分别作了汇报。

李鹏陪万里考察葛洲坝
晚上,听取宜昌地委、市委的汇报。市委书记提出:全市34万人口,其中葛洲坝工程局、电厂等单位有13万人,占1/3,每年市里要拿出副食补贴500多万元,但是国家规定收取的城市建设费,电厂却不交。
万里说,过去安徽建电厂,好处被上海拿去了,因此地方对建电厂没有积极性了。李鹏当即说明,每千瓦时电6厘税金,已交给电厂所在地宜昌市。如果城建费已经交给华中电网的所在地武汉市,可请省里调整给宜昌市。

华中电管局副局长赵庆夫
赵庆夫说,财政部认为给市里的城建费已包括在给省里的20%利润分成之内。韩宁夫意见,应先提5%城建费,然后再提20%利润留成。万里意见,由田纪云、李锡铭和李鹏3人对此事商量一个解决办法。

葛洲坝一期工程全貌
10月8日上午7时,万里一行乘“东方红”42号轮进入葛洲坝水库。此次陪同考察,是李鹏第一次真正涉足三峡的山水,留下的印象犹深。
航行途中,万里副总理听取长办总工程师魏廷琤汇报。12时,到达太平溪坝址。
在李鹏看来,这里的地形相对较为狭窄,倘在此筑坝,施工可采用明渠导流方式,土石方开挖量比较大,但相应混凝土方量少一些。经过20多年的勘探查明,这个坝址地质为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仅为6度,具备建坝的良好条件。
李鹏特地下井看了两个勘探平洞,洞内裂隙极少,有的裂缝已胶结成为整体,地质良好,实在不可多得。
下午2时返航,下行7公里到达三斗坪坝址。

三峡坝址中堡岛
放眼望去,这里地形开阔,与葛洲坝相似,江心左边有一个名叫中堡岛的小岛,如果选择这里作为大坝坝址,该岛可为施工导流提供天然条件。李鹏认为,这里地质条件良好,与太平溪相似,而施工条件却优于太平溪,枢纽布置与葛洲坝大坝差不多。若采用低坝方案,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大坝通航可采用升船机,单机可载2000吨轮船。苏联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已解决了3000吨的斜拉升船机设备,因此,升船机不会成为建三峡大坝的障碍。

图示:万里(中)、李鹏(右3)、胡启立(右2)在中堡岛
此前,李鹏已熟知三峡大坝设想有两种方案:高坝方案和低坝方案。
高坝方案200米高程回水一直到重庆。发电能力2200万千瓦,需要投资260亿元,国家一时拿不出这样多投资,实施可能性较小。
低坝方案高程165米,正常高水位150米,搬迁30万人,只淹到万县,可以达到发电能力1000万千瓦。经济效益不少,总投资可控制在100亿元左右。3年准备,7年施工,第一台机组可以在1992年投产发电。
万里对太平溪坝址很感兴趣。他认为较之三斗坪坝址而言,太平溪水库离葛洲坝水库远一点儿,万一出事,对葛洲坝有缓冲余地。
李鹏认为:万副总理的这条意见很难成立,因为二者之间只差2亿立方米库容,而且相距仅有7公里。建设三峡是一笔战略投资,解决的是90年代以后华中和华东的能源问题。
李鹏记得,当年12月17日下午,万里在人民大会堂找他谈话,胡启立在场。
万里说:三峡是个好项目,但目前看来,工程投资太大,尚不具备建设条件。因此,我们这次考察三峡的报告也就不上报中央了。
【参与低坝方案审查】
1983年5月10日,李鹏副部长参加国家计委召开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审核会议。下午,万里、姚依林也参加了会议。
李鹏参会,日记里记录较简,但端倪可见:
水电部副总工张昌龄发言,认为长江三峡有106年的水文资料,1100多年的水位记载,根据计算,百年一遇洪水为83700立方米/秒,可作为设计依据。他赞成三斗坪坝址,混凝土重力坝的工程量误差可控制在10%左右。但是, 他认为长江全年平均输沙量5.2亿吨,三峡库尾可能发生淤积。

图示:国家计委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审核会 右1为李鹏
国家能委副主任汪德芳发言,同意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但认为将发电保证出力估计为1000万千瓦偏大,实际只有600万~800万千瓦。
下午,规划组提了三种水位方案:一是坝高程165米,正常高150米,防洪控制水位135 米,即长办方案。二是按165米施工,但应留有加高坝体的余地。三是正常高水位为170米。
这次会议,大多数人主张150米方案。有人说,与其坐而论道,争论不休,不如起而行之,多得不如现得。
泥沙专家严恺基本同意150米方案,但认为该方案对川江航道改善不大,主要是四川长寿到重庆段没有改善,长寿以下100多公里是水位变动区,还有库尾泥沙淤积。他对升船机方案也不放心。
设备组李亦民发言,同意采用单机50万千瓦,设计水头由63米提高到69米,输电采用750千伏交流或500千伏直流输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