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销付费文章423故事节 | ¥200,000现金寻找好故事海狮子读书会

423故事节|这样的结果,比中五百万大奖还幸运

2018-04-30  本文已影响3235人  桑榆老师
423故事节|这样的结果,比中五百万大奖还幸运

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这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了8年,至今还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当年的那段经历,让我刻骨铭心不堪回首。

虽然结局很美好,但此生再也不想经历这些了,所以我一直不愿意拿出来示人。

这个故事是我的亲身经历,没有半点虚构和夸张,期间万般痛苦又万般幸运。最后的结果简直比买彩票中了五百万大奖还要幸运。

你如果能耐心看完我的故事,也一定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1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话说公元二零一零年的秋天,平时身体一向还算不错的我,不知为什么,身体出现了一些异常,吃饭后总是觉得肚子发胀,食欲不振,吃什么都没有味,眼看着一天天消瘦下去。

过了几天又感到胃部不适,食道不停的反酸。这天晚饭勉强吃了一小碗米粥,一股酸水涌入上来,食道里像着了火一样难受,硬撑着下楼去散步,可是两条腿象灌了铅一样沉重,怎么也迈不开步,勉强坚持一会只好作罢。

回到家中无心看电视,早早的上床睡觉,然而刚刚躺下,一股股酸液不断地从胃里反流到喉咙口,就象火山的溶岩,烧灼着食道,只好又坐起来。

这样躺也是坐也不是,只能斜靠在床头半睡半醒,迷迷糊糊的好不容易捱过一夜。

一大早起来,在家休假的儿子看到我痛苦的样子,说:“爸,不能再这样了,咱们还是到医院去看看吧。”

我们这里医疗条件比较差,要去就得去省城。父子二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到了省城。去了一家在当地最知名的医院。

窗口前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好不容易挂了一张消化内科的专家号。等着看病的人很多,坐在候诊等了一个多小时。

当天出诊的是一位女医生,看上去很年轻,大约只有三十多岁,旁边坐着三、四个实习的医学院研究生。

后来才知道她是消化科的金主任,曾留学国外,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态度平和,说话总是不慌不忙。

她一个上午要看几十个病人,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一般最多5分钟。

女医生让我自述了病情后,便对旁边的实习生说:“给他开检查单先去检查吧。”

在她的口述下,实习生很快开好了,大概有血常规、肝肾功能化验;一些肿瘤指标筛查,还有胸部X光透视、全腹部B超检查等一大堆单子。

先去抽了血,结果得等到下午才能出来。我们又赶紧去做了B超。结果显示腹部和胸部都有大量积水,情况很是不好。

化验出来的结果更是严重,有一项指标叫做什么CA125的肿瘤筛查指标高达960,标注的正常值是不超过30。当时我虽然并不知道这个CA125到底代表的是什么,但从超过正常值数十倍来看,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当我们拿着所有结果再次找到那位医生时,医生平静的对我说:“你先出去一下,我要跟亲属谈一谈。”然后就把我儿子叫过去了。

这一幕经常出现在电视剧里,不用说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十分平静,心里竟然没有一点害怕的感觉。我毫无理由的认为不会有事的。

后来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我自己都奇怪,当时是什么给了我如此自信,并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浑身瘫软下去。

等我出去后,医生对我儿子说:“你看,糖化指数CA125这么高,都快爆表了,百分之百是肿瘤无疑。”

儿子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顿时结结巴巴的说:“什 -什么,不-不会吧?”

医生肯定的说:“自从我行医以来,从来还没有看到过这么高的指标不是肿瘤的,赶紧办住院手续。”当然这是儿子后来才告诉我的,当时可没敢这么说。

过了好一阵子,儿子从诊室出来,若无其事的对我说:“爸,没有什么大事,就是胃里有些炎症,咱们得住院治疗”。

虽然我没有听到医生说的话,也能想象出是怎么回事儿。所以也没有多问,就跟着儿子去办住院手续。

不用说也能想到像这样的医院,这里的病床是一床难求的。后来给安排到了这个医院在开发区的一个分院,那里的条件肯定要比本部差不少。我们一个平头百姓,想烧香都找不到庙门,能住上院就已经不错了。

2

我们坐公交赶到了几十里外的开发区分院,值班医生给办了住院手续。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自从住进这个医院,便开始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让人刻骨铭心、一波三折、悲喜交加。

病房里一共住了8个病人,再加上陪床的亲属满满当当的全是人。到了晚上,这么多人不可能有安静的时候,旁边的一个陪床的人鼾声如雷,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大概到了下半夜我迷迷糊糊是睡着了,梦见了和我的一个年轻同事小祝,坐在办公室里说话,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我突然一脊檩惊醒了,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个小祝刚刚在上个月去世了,年纪不过四十岁出头。和央视著名主持人罗京是同一种病,从发现到去世只有短短的九个月。

小祝是个热心肠的年轻人,为人豪爽喜欢交朋友,人脉非常广。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热心帮忙,托他办个什么事总是不辞辛苦。

追悼会那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领导同事、左邻右舍、亲朋故旧,还有许多已经退休了的老同事,凡是听说了的无不前来送一程。

吊唁厅里里外外摆满了花圈,男女老少无不动容。事后人们感慨道:就算是一个县长也没有这样的待遇。

想到这些,一向不迷信的我也有些迷信了起来,梦见去世了的人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再也无法入睡,翻过来调过去好不容易熬到天亮。

我爬起来到院子里去散步,天空阴沉沉的让人透不过气了,在我的眼里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不知道接下来等待着我的是怎样的命运?

当务之急是胸腔腹腔积水的问题要尽快解决,目前病因不明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把积水抽出来。

医生在腹部找好位置,注射过麻醉剂,把一根管子使劲的插进去,我仿佛都听到了管子穿过皮肉的滋滋声。管子的一头连着一根橡胶管,粉红色的积液顺着管子流进瓶子里,不一会儿就装满了好几瓶子,大概有几千毫升。

把一些积液送去做细胞学分析,没有得出什么有价值的结果。这样连续折腾了好几天,每天抽水每天化验,仍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11月5日,做了个全身增强CT扫描,这也是今生头一次做CT ,究竟怎么回事儿也不明白,反正就是按照医生的吩咐去做。

躺到检测仪器的平台上,注射了一支粉红色的药物,然后机器开始扫描。

做之前我心里还是比较平静,一旦躺到平台上去,心里不免还是有些打鼓,尤其是医生在反复看某一个部位时,我想是不是这个部位有问题?心里就更没有底了。

从头慢慢扫到脚,又从脚扫到头,折腾来折腾去总算停了下来。也没有听到医生说什么,估计没有什么大问题。

回到病房后不久,医生又送来检查单子,明天要去做胃镜。

做胃镜检查需要24小时前就开始停止进食进水,还要喝下去大量的泻药。把两大神袋子叫做电解质的白色粉末兑到水里,一直不停的喝下去,肚子涨得像只癞蛤蟆,然后就是不停的跑则所,翻肠倒肚一直拉到只有清水为止。

11月6日一大早我们就去排队,终于听到喊我名字。进到检查室,人躺在平台上,医生把一根大管子从我的嘴里一点一点的插进去,当管子进入到喉咙时,一阵恶心涌上心头,想吐又没法吐,我便大口的喘气,医生喊道:“不要乱动,再坚持一会。”

终于,医生把那根讨厌的管子一点一点从嘴里抽出来。“到门外等一会。”医生说道,并把一个小瓶子交给儿子“把这个送到生化室,明天来取结果”。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小瓶子里装的是做胃镜时从食道或者胃里取出的可疑物,要通过活检才能知道有没有问题。

第二天,结果出来了,儿子一脸紧张的抢先看完后,才把单子递给我。只见检查报告上写的是:反流性食管炎,胃粘膜充血,并没有看到那几个令人胆寒的字,我们父子这才又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才刚刚是开始,接下来等待我的是没完没了的各种检查。

11月8日,医生又给了一个结肠镜的单子。做结肠镜前的准备工作比胃镜还要麻烦,要提前把肠子里的东西全部排干净,我也不知道喝的什么药,反正又是喝呀、拉呀,几乎又折腾了一天一夜。

11月9日上午,我又来到了结肠镜检查室,望着那些仪器不由得又是一阵紧张,不知道这次又要怎样的结果。

医生让我侧着身子躺在床上,把一根管子一点一点的插进我的肛门,感觉到肛门被什么东西慢慢的撑开了,并没有感觉到疼,只觉得被顶的难受,有说不出来的一种感受。随着那根管子不断的深入,肚子涨得越来越难受。

检查完后,医生又把一个小瓶子交给我儿子,这是从横结肠上取下一个息肉,要送去做活检。我的心再一次悬了起来,心中无助的默念: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还好,第二天结果出来后,是一个有可能癌变的管状腺瘤,这个坏东西在做结肠镜时就已经咬除了。

阿弥陀佛!我仿佛又一次从死神的魔爪里逃了出来。

我知道虽然又逃过了一劫,病因还是没有找到,接下来不知道还要做什么更加复杂的检查。

果不其然,11月16日,医生又开出来检查单子,叫什么PET—CT检查,大概意思是做全身肿瘤筛查,其检查效果要比CT、核磁共振要好许多,费用高达万元并且不在医保报销范围,这个检查平时一般都不会做的。

做PET检查也是要空腹的,我几乎又饿了一天一夜。

11月18日一早,我饿着肚子做公交车到本部去做检查。做检查之前,要先服用“显影剂”,检查时还要注射“示踪剂”。

所谓的PET—CT检查,全名就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i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英文缩写,有时也翻译成派特CT。

这个检查有一定辐射,但在安全范围之内,不会对成年人造成什么危害。

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只是机械的听任医生摆布。机器从头到脚一点点的扫过,倒是没有什么痛苦。时不时听到几个医生在交谈,你看这如何哪如何,也听不懂是什么意思,反正我想只要说到的地方就可能是有问题的地方。

大概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听医生说:“好了,你下来到外边等一会。”

”我本来以为完事了,约莫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医生又把我叫了进去,说是刚才是在等什么半衰期,有些部位还要再做检查。

这次比较快,不大一会就结束了。通过这个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明显异常,检查报告上只写着:小肠壁弥漫性增厚。

菩萨保佑!我又躲过了一劫。

这之后我乐观的想,这么高级的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该让我出院了吧!我也被折腾够了。

不料医生又开出了检查单子,还要做一次全腹部增强CT,并且说这个检查也是要空腹的,天哪!我又要挨饿了。

11月25日,我再一次走进CT检查室。这次虽然没有检查出明显问题,但显示:小肠肠壁弥漫性增厚,盆腔及双侧胸腔积液,好像是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几乎都已经查了个底朝天,都没有发现什么可疑问题,那就只剩下这个小肠了,是不是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接下来的检查,大多数人可能只在一些科幻片里才看到过。叫做胶囊内镜,当时在我们 国内还不多见,据说是从国外进口的。由于检查费用很高并且不在医保范围内,估计在这个医院使用率也比较低。

医生说,虽然并不太精确,但只有这个检查还能看见小肠里的情况,其他仪器都已经无能为力了。

胶囊内镜全名叫做“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这个检查更是需要空腹,整个消化系统里需要保证没有一点残渣剩孽,否则会影响拍摄的质量。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如果小肠里不通畅,微型摄像头万一被卡住排不出来,就会出现肠梗阻的严重问题,需要手术把摄像头取出来。所以冒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检查前的24小时,我再一次开始了痛苦的清肠过程,服用了帮助排泄的药物,一次次的跑则所。从做胃镜开始,这痛苦的经历已经有好几次,其中的滋味难以描述。

12月5日,一大早我们又赶到本部的内镜检查室,再一次享受了这个特殊的待遇。

先是吃进去一个类似胶囊的微型摄像头,这个摄像头从食道开始,到胃里一直往下走,顺着小肠、横结肠、大肠、直肠,要在整个肠道旅行一遭。

身上还要背着一个装着图像记录仪的铁盒子,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靠信号传输装置定时发送到图像记录仪。一直要等到摄像头排出体外,才能摘下这个铁盒子。

从上午10点吃进去那个所谓的胶囊开始,由于腰里绑着个铁盒子,我就不能再躺下了,只能坐着或者斜靠在床头休息一会儿,几乎一夜都没怎么睡觉,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

早晨7点多鈡去上厕所,还好那个摄像头顺利的排出来了,谢天谢地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医生通过专用设备分析了得到图像,又给出了一个不太肯定的结果,只是小肠炎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异常,我又默默念起了阿弥陀佛。

这似乎要搞一段落了,这个医院所有的先进仪器几乎都用了一遍,也没有找到病因。对于这样的结果,你说我是该高兴还是不该高兴。按说查不出问题是好事,可是找不到病因也不行啊。

消化科的一个副主任说:“既然查不出什么问题,可能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了,不行就出院观察吧。”

但是金主任并不同意这个说法,坚持要继续查下去。

她准备把这个案例做为一个研究课题:肿瘤标志物指标如此之高,不可能没有病灶,否则这个肿瘤筛查金标准就要推倒重来了。

她是我的主治医生,我们不知道听谁的好。再说,我们这样稀里糊涂回去了也不放心呀。出院还是不出院?我们一家人陷入两难的境地。

3

我邻床的一个病人刚来没几天,50多岁得的是胃癌晚期,是从北京某医院转来的,基本上被医院已经判了死刑。因为北京的医院人满为患,就让这鈡没有希望的病人赶快腾床位。

听说这个病人是附近某县的财政局长,可能还有个两、三年就要退休了,一看他家人的气派就是个不差钱的主。他们就是在这里等时日的,正在等待入住VIP病房。

他儿子很健谈,可能也是某个局的领导。他和我的儿子年龄差不太多,两人还谈的来。看到我们这种情况后,就悄悄的对我的儿子说,既然这里不能确诊,就不要在这里耗着了,你们不如去北京看看,毕竟北京的医院要比这里高一个档次,我们就是刚从北京来的。

我知道去北京看病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们可不像人家那样财大气粗,不想再到北京去折腾。可是儿子坚持要带我去北京,不想在这里这么耽误下去了。

儿子当天打电话叫来我的大侄子,晚上就买了火车票,第二天一早我们父子三人就上路了。

没想到这一去,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更是让人刻骨铭心,至今不堪回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