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读书

《我们仨》丨金钱名利与家人相比尽可以忽略

2018-10-03  本文已影响195人  蓝色牛仔

昨天在微信读书平台获取了七天期限的无限阅读卡,可以畅快地阅读本应付费的书籍。

兴奋之余,便搜索一直想要看却没来得及看的书籍——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撰写的《我们仨》。

这本330页的书籍,我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我自己都很惊讶,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用这么快的速度读完一本书了。之所以如此,全来自于我对钱锺书、杨绛这对夫妇无限的崇敬之情。

我早就想了解这对夫妻,了解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越是睿智的人,对这个世界就越宽容,也就越能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一笑置之。

全书共分为“我们俩老了”、“我们仨走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三个部分。

还没开始看,单只看到这三个部分的标题,我的内心就不由地有些酸楚。要知道,杨绛先生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92岁高龄。她的丈夫,她的女儿都已仙逝,“我们仨”中只剩下了那个什么都会做,唯独烧菜烧得一般的杨绛先生。所以,这三个标题,就足以概括“我们仨”的人生经历。

看完此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杨绛先生从头至尾都没有大喜大悲过,即便面对父女俩的病故,面对人人自危的文革,面对人生中的各种不顺和误解,全都不喜不悲,淡然处之。

这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

比如文革。我的父母在和我们讲述那段非人的经历时,是笑着说的。但在我听来,毛骨悚然。我在想,如果是我身处其中,说不定早已支撑不住,来个一了百了了。可是,父母坚持了下来,而钱锺书、杨绛、钱瑗一家三口,也坚持了下来。在此书中,叙述到文革的时候,杨绛先生没有抱怨,没有指责,甚至连一点不满的情绪都没有。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无功无过”,他自以为做到了。饶是如此,也没有逃过背后扎来的一刀子。若不是“文化大革命”中,档案里的材料上了大字报,他还不知自己何罪。有关这件莫须有的公案,我在《丙午丁末纪事》及《干校六记》里都提到了。我们爱玩福尔摩斯。两人一起侦探,探出并证实诬陷者是某某人。锺书与世无争,还不免遭人记恨,我很忧虑。锺书安慰我说:“不要愁,他也未必能随心。”锺书的话没错。这句话,为我增添了几分智慧。

在这样凶险的政治氛围下,钱锺书夫妇还能像没事人一般,丝毫不为环境所困扰,玩起了侦探游戏,实在是令人敬佩!

更令我敬佩的是,他们对于金钱名利的态度。

杨绛先生

早就听说过,钱锺书先生的《围城》在国外引起极大的关注之后,一名英国女记者借着来中国采访的机会,屡次想要采访《围城》的作者钱锺书先生,都被婉拒。而钱锺书先生的那句回应,也成为极为有名的一句话——如果你吃了一枚鸡蛋觉得不错,何必又要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锺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名利、金钱,荣誉,这是很多人毕生追求的所有,哪怕付出再多手段也在所不辞。可是,钱锺书、杨绛伉俪,对于这些都毫不在意。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只要能够家人团聚,在一起和和美美地一起聊天,一起吃饭,哪怕住的是阴冷潮湿的办公室,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302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