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教育

一个孩子的问题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

2016-05-19  本文已影响256人  乐苑Venus

《教子心理学》---凌康桐先生课程摘录分享

一个孩子的问题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

一、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及教育重点:

1.令孩子(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

2.令孩子独立---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白纸”一张,只是纸质不一样。

(纸质是指人的天性:先天九重人格的类别)

【先天+后天=今天】

二、关于培养子女,对父母的指导理念:

1.从小向孩子暗示:你是第一的;(Youare NO 1)---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

2.认真地对待生命

3.父母对子女有绝对影响力

4.名校值得去争取

5.父母的责任:认识孩子的性格---父母给孩子怎样的体验

三、家庭心理关系中也有必然的因果定律

1.父母婚姻不和是造成子女心理病的最大原因。

2.孩子会吸收父母的情绪,父母不自觉会将自身的怨气转向子女身上。

3.对于多子女家庭,子女心声:点解佢有我无(为什么他有,我没有)。

4.所有沟通方法都是后天模仿得来的。

5.父母对子女“八不尊”的行为,直接打压子女的自我价值。

a.父母对子女“八不尊”的常见方法:

(1)否定(2)忽略(3)质询(4)支配(5)批评(6)责怪(7)藐视(8)冷漠

b.子女的自我价值认知:

---我是谁?我是由个人的思想、行为、感觉(情绪),长期的习惯而形成的。

---自我价值=生存的原因、生存的动力

自我价值高:顾己及人

自我价值低:放弃(自杀);攻击(杀人)

四、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作为父母须思考的问题

1.几时(什么时候)开始?

2.期间发生过何事?

3.事件对成人造成什么影响?

4.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案例:

a.行为1:儿子不上学(儿子说:因为我看见爸爸打妈妈,我想保护妈妈,所以不要上学。)

   行为2:子女的偷、抢行为是父母否定过多而造成的(小恶霸)

b.心理:焦虑造成肌肉抽动症

五、父母教子女的方法

正确方法是不废吹灰之力:门路(门:方向,目标。路:方法。)

1.父母从“打、骂” 转为 “鼓励,引导”

2.孩子1岁至7岁的教育培养影响孩子一生

3.关注子女的感受,子女儿时最需要父母抱抱、亲亲、陪伴

4.请父母易地而处(如果我是子女,我的感受会是。。。)

5.既要爱,亦要教

6.爱是一种沟通(父母很照顾我的生活,却没有顾及我的感受)

六年前,刚开始转型接触HR的工作,第一次听来之香港的凌康桐先生讲授关于《9重人格》的性格心理课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与国内的讲师相比,国内的讲课风格只停留在概念,框架层面,实用性很低。而凌老师更多的是用西方的实践经验、真实案例分析来授课,实用性和科学的逻辑思维,令我受益匪浅。今天这个《教子心理学》的课程,让我想起妈妈对我历年来的教养与栽培,希望这个课程摘录分享对于已为人父人母的你们有所帮助!

学习不只是一个课程,还是一个过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