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下300万的工程,公司却给他的徒弟加薪3000,这是怎么回事
春节临近,看着电视里背着笨重的行囊、急忙赶车回家过年在外务工的兄弟姐妹,这一幕幕,是那么的熟悉而陌生,老宋不由想起了他辛酸的往事。
关于老宋这则辛酸的故事还得从这里说起:
改革开放的政策,珠三角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老宋在90年代初就来到了广州,凭借自己两年技校学到扎实的专业技能,他在电器生产工厂里一呆就是20多年。
在工厂里,老宋勤勤恳恳,工作非常努力、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技术骨干”等荣誉称号。5年前他经手的一个技术型工程,拿下了300万的订单,给公司带来了60万的利润。
凭着多年树立起来的专业形象和良好的口碑,渐渐地老宋成为很受欢迎的老师傅,很多的员工都向他学习手艺。
和多数传统的企业一样,老宋的电器生产厂也采用了传帮带的方式,前三年,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大专生,被分到了老宋的部门,成为了老宋的徒弟。
90后的小伙子,不光有着90后特有的思路活、主意多、学习力强的特性,还做事积极,尊重长辈。老宋像是带自己的孩子一样教着这个小徒弟,毫无保留的教他技术、传递他经验,帮助他快速的成长。凭借90后独有的聪明劲,小徒弟的专业技能飞快的进步,渐渐地,从开始对老宋唯命是从的小伙,到跟老宋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有时候甚至为了一些技术和老宋争得面红耳赤。不过老宋可一点也没有责怪他,还为他的成长感到很欣慰。
不到两年的时间,小徒弟的专业能力全面的提升,这样的速度老宋都有点佩服,毕竟这是他20多年才学到的呀。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家居行业的兴起,老宋的电器厂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工厂的订单逐步减少,效益越来越差,公司转型也遇到了瓶颈。于是公司高管为了节约成本,度过难关,决定裁员,万万没想到的是,老宋的名字竟然也列在被裁员的名单里。
后来听部门的其他员工议论说,老宋真是太不值当了,听说老板在给管理层会议上说的,像老宋这样的老员工,工资太高了,年龄也大了,公司今年效益差,也体现不出老员工的价值,而那位小徒弟现在能力已经差不多赶上老宋了,不如给小徒弟加薪3000元,然后逼老宋辞职。
老宋听到这消息之后,整个人都傻了,“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竟然不只是一句俗话,而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就在这时,小徒弟含着眼泪走到老宋面前,说了很多抱歉和感谢的话,老宋慢慢的释然了。
他说他不后悔把自己的本领教给他的徒弟,毕竟自己已经快到退休的年龄,也该给年轻人让位了。而且这个徒弟是这样的能干,还懂感恩,也算是给老宋最后的一丝丝的心理安慰了。
听完了老宋的故事,我们不禁为之感叹和惋惜,然而,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职场,这样的事真的太普遍了。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的企业和生产厂家都流行”传帮带“的模式,让老员工带着新入职的员工,手把手教他们技术、传授他们经验,全力帮助新职员的成长。
而在中国,这样的技艺教授方式是最受欢迎的,也是现代行业培训中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很多的资本家,很多的老板,往往等新员工成长起来后,就会用尽各种手段逼走老员工,以此来节省成本,卸磨杀驴。
在职场上,要想不重复老宋的故事,阿宝希望能给大家几点启示:
1、坚持学习,学习力是职场必备的技能
2、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迭代自己的职业技能
3、职场上一定要居安思危,积极上进,让自己不可替代
4、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试着开发自己的第二个职业能力。不管是跨部门的能力,或者是业余的爱好,都能为你在遇到瓶颈的时候,能快速的找到新的突破口。
有些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就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老宋的经历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因此,希望大家多领悟这则故事的内涵,启发自己,避免走过这些坑。
关于发生在老宋身上的故事,大家肯定有很多相似的经历或者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互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