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进来挨打!客观讨论是否应该选择原谅拍烂片的他
我对于性格叛逆型的人物都有种谜之好感,因为那种偏偏不按世俗常理来的劲儿总是很迷人。当《士兵突击》中老七说出“世界上有多少条路,我就走最难的那条”时,顿生出高城是故事里的人物,恨不能与之结交的遗憾。当《闻香识女人》里面阿尔·帕西诺饰演的中校说出:“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毫无例外,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但我从来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条路太他妈的难了”这番至理名言时,毫无疑问他也已经成为我心目中最性感的老男人。
从这个角度讲,著名烂片电影导演王晶也是一个蛮有叛逆精神的人:老天爷给了他拍好电影的许多必备条件,比如足够聪明的头脑,比如众多香港老牌影星的支持,比如父亲王天林的基因遗传,比如资本一直以来的青睐,但是王晶却拍出了海量的烂片,偏偏在海量的烂片里他又偶尔拍一部好片,证明自己能力上其实是可以的,只不过不愿意拍罢了。这就很气人了对不对?
因此最终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世界上明明有成为好导演的道路,但王晶偏偏要走成为著名烂片导演的道路。以及:当王晶走到拍电影的十字路口,他心里其实非常明白哪条路可以拍出好电影,但却从来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拍烂片更加赚钱。
所以王晶心里到底是咋想的,这简直引起了我巨大的好奇,又因为我喜欢的前两个人物都是影视作品里虚构的,所以作为“具有叛逆精神人物”的珍稀活体样本,我非常认真地观摩了刚播出的《吐槽大会》,想要了解一个这个著名烂片导演的内心世界。
平心而论之前看到过许多影评人说王晶,总结来说大概就是“江郎才尽”和“圈钱”、“被资本绑架”这三种猜测,此前我也觉得大概就是借着香港电影的落日余晖能多捞钱就多捞钱呗,不过看了这期《吐槽大会》之后,有一种我们大家都被王晶耍了的感觉:常人以为王晶拍“烂片”是因为生意或者创意难以为继,有一种“王晶你要是被绑架了你就眨一眨眼”的解救者心态,实际上王晶的状态俨然已经是:"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世外高人了。
怎么说呢,看这期节目王晶的状态,对于这些争议和吐槽他本人很明显是了然于胸的,但是他没有在《吐槽大会》上解释这些问题,王晶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这些著名的导演,哪个不是被骂得狗血淋头过,名气越大、观众的期望越高,达不到期望就骂得越狠,这也是成为“名老男人”的代价。大家骂过了情绪发泄掉了,对王晶来说钱也赚到了,那还有什么不满意呢。赚了钱,还不允许大家骂,这样就要的有点多了,这真是不少艺人需要修习的功课。
实际上对很多观众来说,心里确实没有王晶所说的“电影该由擅长拍哪一类片子的人去拍”的概念,觉得既然你是知名导演,就要做到既有艺术性、又有娱乐性。当然这是最高标准,但也不见得所有导演都必须这样去做,大家还是把商业片看得太过神圣化了。国内对电影作品的内容,还是非常依赖导演个人的才华和灵感,但是成熟的电影产业体系中,一定是靠“职业化”去推动每个环节的生产的,好莱坞类型片的输出模式,就是为电影提供了一套非常标准化的模板,每个生产环节在这个模板里添加东西,出来的内容就不会太差,如果过度依赖导演一己之力去制作商业片,才比较容易出问题,一个好的导演或者编剧,是需要进行职业化创作的,而不是有了灵感就做,没有灵感整个事情就进行不下去。
目前来看国内使用了工业化标准化操作手法来完成电影拍摄的导演还真不多,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基本都是拖飞机型制作,成败系于导演一身,成败主要看导演个人的能力和才华。这两年票房成绩不错的陈思成算是一个比较早开悟的导演,不论是电影内容的情节设计,还是在各个电影要素的使用,乃至演员的选择上,都非常精确地使用了工业化的手段来做判断,这件事情在王晶的众多高票房“烂片”中其实早就有所使用,这其实也就是王晶所的:“院线电影就是要赚钱的,我们当导演、当演员就是为了赚钱的”——你看,把“要赚钱”坦然地说出来其实没那么糟糕,电影可以是艺术品,也可以是娱乐产品,至于导演想要做哪种,完全是个人自由。
《吐槽大会》是这两年为数不多的做到第N季依然好看的节目。《道德经》里有句话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其实《吐槽大会》不让嘉宾在被吐槽的时候做回应的设定有点“善者不辨”的味道,这或许反而让被吐槽者赢得了被理解的可能。有时候在网络上你来我往的骂战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被吐槽的人按在那里听完大家的意见,然后有道理的都接受,但是对于误解也给出客观解释,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吐槽大会》让大家了解王晶的方式,不是像粉丝滤镜一样的花式吹捧,或者以多胜少铺天盖地的控评,而是以吐槽的形式直面这些问题,把王晶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人就是有优点,又有缺点,看完之后觉得王晶萌萌哒还挺可爱。
其实观众口中所说的“好电影”一直有人在拍的,比如和王晶在同一期出现的毕赣(节目组也真够坏的)。问题是真正看了《路边野餐》并且能理解和欣赏的人又有多少呢?其实事情原本就是这么回事儿,商业片娱乐性强票房高,但口碑一般;文艺片艺术性强但能欣赏的人少,选择了拍哪种类型的片子,就应该坦然接受哪种结果,毕竟即使姜文这样喊出“站着把钱赚了”的导演,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看《吐槽大会》的感觉是,导演们早就明白并接受了这个设定,走不出剧情的始终只有观众啊。
这么说来,其实我们的观众也挺叛逆的:明知道是好片,我们偏偏不看,明知道是烂片,我们却偏偏要看!那你们到底是咋想的?欢迎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