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笔记‖【二十世纪欧洲诗歌的不谐和音】
2019-06-22 本文已影响2人
若涵_a
诗学笔记‖【二十世纪欧洲诗歌的不谐和音】
二十世纪,欧洲诗歌语言的表现形式是谜语与晦暗,而且这类诗歌数量之多,令人瞩目。
当时人们热衷于戏剧、哲学、绘画与音乐。而这时的诗歌也大放异彩,它的表现力并不逊色其它表现形式。
二十世纪,诗歌的最主要特点是晦暗难解,而这晦暗难解却让很多人达到了迷恋的程度。
这正是诗歌词语的魔力和神秘性发挥了作用。
艾略特在一篇散文中说:“诗歌在尚未被理解之时就会传达自身的意味。”
后来人们把费解和迷人的并列成为一种不谐和之音。
这种不和谐之音是制造追求不安和非宁静的张力。晦暗是有意为之的,波德莱尔就已经写过:“不被理解,这是具有某种荣誉的。”
当我们读这样的诗歌,往往不解其意。有人说,不能理解的诗,为何还要读,甚至认为是坏诗。
晦涩难懂毕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虽然我们不会刻意去模仿,但作为诗歌整个发展史,还是有必要去解读和深入学习,诗歌中设下隐喻的技巧和神秘的力量,让众多人为此而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