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喜剧
这是一个抑郁症已经成为流行传染病的年代,百度百科上介绍:该疾病多发于冬季,传染性极强。我见过的基本上是见人传人,见狗传狗。
但凡是谁说一句:“我就从来没得过抑郁症”。
大家都得赞叹一句:“哥们身体真好。”
所以每年立冬,医院传染病科挤满了来看抑郁症和病毒性感冒的人,大家争先恐后地相互传染,抑郁症的得了感冒更抑郁了,而感冒的那些人本来心情不佳抵抗力下降一下就给整抑郁,毕竟抑郁症这东西口罩也不好防护。
就这样越传越多,越传越多,这样循环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导致几乎所有医院都得开辟单独的楼层,专门提供给各类精神传染病患者。
就拿X市立医院来说吧,整整五层楼的病房,都是精神传染病患者,我住第一层,属于轻症患者。一二层病房流动性极大,人们来来往往像是住酒店似的,今天出院明天就又入院的大有人在。
人几乎多到医生都不知道怎么治了,于是干脆也患上躁郁症,住进了三楼病房。
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医院也发愁,没办法,只好请些喜剧演员来医院演小品。死马当活马医,别的医院有样学样,喜剧演员瞬间成了最有前途的职业,家长们再不逼着自己孩子学法学医,奥数班都改成了喜剧培训营。
数量上去了,质量就难免下降,节目质量越来越差,导致医闹事故层出不穷。
我有幸亲眼见过一次,场面极其诡异,是能当场把正常人逼疯的程度,但这种程度的荒诞对病患却离奇地适用。
具体情况大致是这样,台上喜剧演员在演,台下病患在哭,因为实在太烂了,疗程结束后,10来个躁郁症的患者大哥把舞台给砸了,没打人,但是吐口水了。其余的患者拍手叫好,治疗效果比节目好,当天就出院了三个患者。
隔壁医院听说后也雇了10来个假病患去爆打喜剧演员,当然双方都是商量好的,可以大脸,但是不下死手,双倍医药费,演员们都很赞同,觉得自己早该被打了,决定只要1.5倍医药费。事实上效果也不错,不少重症患者都表示自己好多了,但还是有人反应打的不够狠,没见血。
隔壁的隔壁医院听说了,私下拱火,挑拨喜剧班子和全院能动的病患展开火拼,直接惊动市武警部队来控场,空降全平台热搜第一。一时间人人谴责,官方处罚,但是拦不住人人都想转院到该医院,更有甚者装病也要入院,一时间一床难求。其余医院见此情况只好表面谴责,背地里悄悄在黑市请打手。
说来说去,到最后都是商业逻辑,都是生意。
于是喜剧演员又不再是最吃香的职业,对于喜剧演员的首要要求也不再是好笑,而是身体健康,抗打就行。
烂喜剧演员比好喜剧演员吃香。就连演员名片上都要加上一个“烂喜剧演员”的title,说是这样更好找到工作。
我认识一朋友,就是干这个的。这些内幕消息也是他告诉我的,那天他说这事的时候乌青的眼眶里透露出对喜剧事业的绝望,我隐约觉得他是个有格局的人。
因此我劝过他很多回,他曾经也是个很有前途的喜剧演员,我认为这是在透支他的喜剧生命。但是后来我眼睁睁看着他每天辗转于各个医院挨打,被打完直接进手术室包扎。第二天又去挨一轮崭新的打后就不劝了。
我觉得这已经不是喜剧了,上升艺术了,人一旦持之以恒地干一些傻事就显地特艺术。
他就这样每天穿着滑稽的大头皮鞋,搭配过于宽大的裤子,和格子外套,蓬乱的头发。去挨一顿喜剧和艺术交织的打。
我打心眼里觉得他有病,可能病地比我还厉害,说不定能开辟出一种新品类的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