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反思日记的反思

2022-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007终身学习者李海青

前两年我偶然从成甲老师的新书《好好学习》了解到写反思日记这件事,之前我也知道这个概念,反思和冥想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当初知道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法去梳理自己的思考过程,简直是欣喜若狂,接下来我就每天写,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之后就断断续续,突然有一次我意识到自己即便是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但好像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哪怕是有改善的迹象也好,可是始终没看到理想的效果,接下来我就有种挫败感,写反思日记这件事我就慢慢放下了,这一放已经两年多没再提起。

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知识不等同于能力,我能把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且能找到自己思考问题的基本依据,还能顺藤摸瓜揪出思考问题过程中的漏洞,也仅仅是完成了知道的环节,至于具备这项能力是需要花时间靠重复训练才能掌握的。知道再多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不就是因为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嘛!看来,人人不能免俗。

能力需要内化,在恰当的时机瞬间调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本质就是通过训练把反应速度一步步提升到直觉程度实现的。习武之人,刚开始要练习招式,练得久了招式越来越熟练,最后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在格斗中,功夫高手都会忘记自己的存在,而随着对手的动作而动,他放弃了所有自我反抗意念,而采取了一种柔顺的态度。他将意念放松,使动作解除了包袱。而一旦意随念生,动作也会随之启动,立即展开对敌人的攻击。

我在想:我能否用反思日记的这个工具,去尝试拿高手的思维模型做对标,从意识上搞内化训练。对标斯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七个思维习惯,这样就有了反思的模板,避免在反思期间失去方向而懈怠。之前我的反思动力也许是被自己身上的问题淹没了,感觉太多方面都没做好,失去耐心,高估短期的努力,以至于后来,有一天没一天偶尔写一篇只是为了写作凑数交作业,信心全无。

现在我认识到,很多人和我一样陷入一个误区,误以为培养一个新的习惯就是每天坚持做,如果哪天忘记了,或者回到过去的老习惯,就认为自己没有意志力,自律性差,习惯培养失败。其实,这个认识是有问题的,判断我们是否在新习惯上有进展,不是看自己是否中途打断,有没有持续坚持,而是看一段时间内自己践行某个习惯的频率是否有提升,习惯培养的本质是提升频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