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季羡林大学沉思录》书评

2022-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让梦想起航吧

《季羡林大学沉思录》书评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一代大师是如何修炼成的,我们能看到一代大师在光环背后付出的超出常人的努力。

看看季老师每天的安排:

简单的早餐之后,就到梵文研究所去,在那里一呆就是一天,午饭在学生食堂或者饭馆里吃,吃完就回研究所。整整十年,不懂什么叫午睡,德国人也没有午睡的习惯。

在季老师笔下的德国教育,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德国大学没有入学考试,只要高中毕业,就可以进入任何大学,过一段时间后,自己认为某个大学、某个教授对自己最适合,就安定下来,从某一位教授学习。德国没有规定学习的年限,没有空洞的“毕业”这个概念,只有博士论文写成,口试通过,拿到博士学位,才算毕业。写论文,德国强调一个“新”字,见解不论大小,唯新是图。论文需要从头到尾认真核对,不但要核对从卡片上抄入论文的篇、章、字、句,而且要核对所有引用过的书籍、报刊和杂志。德国人治学的严谨由此可窥见一斑。

在这本书里,季老师提出的外语学习方法对我非常有启发:第一,要尽快接触原文,不要让语法缠住手脚,语法在接触原文过程中逐步深化。第二,天资与勤奋都需要,而后者占绝大的比重。第三,不要妄想捷径,外语中没有“御道”。

还有一些观点,也让我的眼前一亮:

例如:中国美和西方美不一样。“美”这个字在《说文》中在羊部,“羊大为美”。我们的美是跟味联在一起,是讲舌头的。羊大了,吃羊肉,美得不得了。

例如:在中国人心目中,博士是学术生活的终结,而在西方国家,博士则只是学术研究的开端。

例如:天人合一,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人类和大自然要合一,不应该矛盾。

例如:德国人有一个特点,也可以算是民族性,越离他们远的东西,他们越感兴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