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七十五课 ‖格律诗句子结构的意象组合方法
主讲/ 边义老师
辽阳边义格律诗句子结构的意象组合方法
诗的意象组合是诗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
诗人作诗首先要有“意境”,而“意境”是来源于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中的景物和情感,来源于景物对心理的刺激和心理对景物的感受,这就是所说的“触景生情”或者说由所生的“情”而找到的适合的“景”。这“景”已与“情”相融合,而成为“意象”。
一、横向组合(也即并列组合)。
即以空间的移动来组合意象。
意象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互补的。此法在古典诗歌中是非常普遍的,诗词中的对仗句都是并列的意象。
例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在这首诗里用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等七个意象,采用了意象并列组合的艺术手法,同时从多角度描绘了一副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第一句写初春的景物(近景),第二句写空中的远景,第三句横向展开特写远处积在山上的雪,第四句又特写近处泊在河上的船,这四句诗的意象,经诗人的艺术组合,有色有音,有动有静,景物准确、明快,对比鲜明,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喜悦之情。
二、纵向组合(即递进式的组合)即以时间的移动或感情上的承接关系来组合意象。表现了感情的纵向运动,有较强的叙述性、流动性。
例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全诗用了白露、罗袜、水晶帘和秋月四个意象描写了一位难以入寐的女子,秋天深夜对月痴望,情浓怨深的情景。
第一句写初春的景物(近景),第二句写空中的远景,第三句横向展开特写远处积在山上的雪,第四句又特写近处泊在河上的船,这四句诗的意象,经诗人的艺术组合,有色有音,有动有静,景物准确、明快,对比鲜明,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喜悦之情。
三、错综组合。
1、交叉组合。用较少的字使意象的组合更紧密表达更多的内容。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第一句“月”和“关”两个意象从字面上看是分属秦、汉,但在内涵上是合指的,即“秦时明月秦时关,汉时明月汉时关。”省掉了七个字。古人写边塞诗,常突出“明月”和“雄关”这最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月”、“关”这个广阔的空间意象与“秦”、“汉”这个绵远的时间意象融汇交织,既拓展了诗的空间范围,也给读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想象余地。
杜甫〈狂夫〉诗的颔联“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翠筱”)即绿竹,竹叶因雨而净,下句雨中有风,荷花的花香因风雨而传送。此诗因采用了意象交叉的组合方式,画面既简洁又明丽。
2、错综式组合。破除意象组合的单调,有意造成意象结构的错落,最常用的手法是句子成分的倒置。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依通常的组合顺序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诗人将句子的宾、主关系交错,宾语提前加以强调提高了意象的孤立程度。又如司空曙《鲜于秋林园》:“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诗人为了使上下句构成工整的对偶有意的改变了“落花流水”的词序结构。
还有一种隔句错综的结构。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句写楚江“雨”,次句由建业(今南京)钟声写“暮”,三句写帆因“雨”而重,四句写鸟因“暮”而迟,五句海门(长江入海口)深不见写“暮”,六句远树含滋(水分)又是写“雨”,七句写相送之情如“暮”色之无限,末句以泪如“雨”下作结。全诗一句“雨”,一句写“暮”,两两相交,意象错综成篇。
四、重叠式组合。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语词只代表一个意象,而在这种重叠式的组合里,一个语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意象,一个意象也往往可以由不同的语词来表示。
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这是一个简单的意象重叠,前一个“黄叶树”就是后一个“白头人”的比喻、象征,两个意象叠合在一起,再加上“雨中”和“灯下”两个动词的作用,则更表达出“无限凄感”,引发读者思索、想象。
词体意象的主观情绪化
诗词传达“意内言外”的比兴寄托手法一般是把“景、史、物”作为富有寓意的抒情意象,采取借景抒情、借史抒情或借物抒情的方式,或综合运用,或侧重其中的一种,其中借景抒情是最基本的抒情方式。
与诗体相比,宋词运用三种抒情方式传达言外之意时,出现什么样的新变化呢?
词的抒情意象更富有浓厚的主观情绪化色彩。
从“语语都在目前”到“雾里看花”——情景运用的变化
借景抒情是中国传统抒情诗的优良传统,大多数词采取借景抒情的方式宋词对唐诗最主要的继承,是对写景抒情的重视及其大量运用,情景是词中所蕴含的主客观两个方面。情是体性之目的,是词人要表现的主体。
2020.11.08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