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财务自由
说到“富爸爸”系列,最出名的应该是第一部《富爸爸穷爸爸》,毕竟当时火的一塌糊涂,但这个系列的后续作品,关注的人就相对较少了。
比如这本《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豆瓣上也不过一两千人打分,远不及第一本的热度。但我个人觉得,这本要比第一本写的深入多了,这本书主要把第一本作者提到的四个象限,做了深入的解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24867/3516932d5a582c0d.png)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象限分别是:E(雇员)、S(自由职业者)、B(企业主)、I(投资人)。
同时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左边和右边,右边是作者比较推崇的象限,也是作者自己所处的位置。我想大部分人应该处于雇员的位置,少部分人处于S象限,至于右边的就更少了。
但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每个象限都可以致富。只不过你需要的努力程度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人所在的E象限,想要致富除了努力工作外,就是努力工作。然后再加上一点运气,比如你任职某家公司,恰好拿到了点股权,恰好公司又上市了,此时的你不是巨富,但至少不愁钱了。
奈何这种运气不是每个人都有,而大家的常态也都是,打着一份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失业了。因此时长焦虑,感觉压力巨大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S象限,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看似很不错的选择,这也是我一直想要努力实现的。比办公室自由,但如果你去网上查的话,很多自由职业者,表示自己并不自由。
因为你失去了稳定的薪水,就意味着,你今天不干活就没钱赚,因此从事这一行需要极大的自律。
至于B象限,成为一名企业主,说白了就是自己想办法创业,购买别人的时间为你赚钱。只不过一提到创业,很多人的想法是:我不行,我没钱,创业有风险,创业是九死一生。
确实,想要成为一名企业主不容易,但作者并不是让你一定要成为一名企业主,而是希望你能从创业的过程中学到有利于I象限的东西。然后用你的创业所得,去布局I象限。至少作者是这么做的,他先是创办了几个公司,也经历过创业失败,但最终还是成功了。
然后他并没有停下,而是在成功进入B象限后,开始试图进入I象限,成为一名投资者。因此在阅读“富爸爸”系列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很多次提到了自己投资房产的经历。正是这些投资,才让他在45岁提前过上退休的日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推崇的方式就是无论你处在哪个象限,你都可以往右边的象限靠拢,进而打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赚钱系统,让钱生钱,从而过上可以靠利息生活的日子。
只不过这个过程极度艰辛,甚至连作者都曾有过流落街头的经历,但最后跨过了难关获得了成功。所以说,那些牛人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拼尽全力去实现它。
当然很多人都觉得财务自由,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特别是自己拿着一份死工资还不敢去折腾,这样希望就更渺茫了。
但我觉得,事情也没那么绝对,其实我们除了缺乏信心和专业的知识外,还有就是立刻行动的觉悟。
很多喊着财务自由不可能实现的人,大概率是没有切实地行动过,甚至连最基本的概念可能都没去了解过。全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猜想,去做的判断,说白了都是自己瞎想罢了。
我见过很多博主,提到投资的时候,基本上一口否定了股票、基金。你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否是在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这就像开车的跟开飞机的提建议一样,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
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真的想实现财务自由,或者说多赚些钱。最起码你得先去亲自了解尝试后,再下结论吧,毕竟拍脑门做的决定,大多都不靠谱。
最后想说:
这本书虽然是六七年前写的,但其中很多思想和理论是可以借鉴的,只是不能照搬。毕竟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把别人好的理念转化成自己的。
这样你才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才能从中找到机会,进而实现所谓的财务自由。
如果仅凭猜测就一棒子打死,这就有点对自己不负责,或者说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