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职业资产』意识,一切都是瞎忙活
前几天有个妹纸入职新公司,上班去了,跟我说:
“培训了一天,脑袋都要炸了。”
我回复她说:
“很好的开始,但你入职的时候,就要开始想你离职的时候。”
她纳闷地问我说:现在都还没开始做事啊,也不能想着离职!
是的,就是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就要想着离职的时候。
【01】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迟早会离职的
当然,我从不鼓励大家频繁跳槽,因为事实证明不是频繁跳槽的人薪酬长得快,而是在一个地方相对稳步发展的增长更快。
我自己也在创业,不断在招人,想留住每一个优秀的人才。但我自己心里很清楚——最终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离开,这只是迟早的问题。
对大部分人而言,每份工作可能都只是一个阶段的站点,我们都是只是过客。
前程无忧最新发布的《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我朝的员工离职率越来越高。
中国员工离职率LinkedIn在2014年也曾发布过一个《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平均在职时间为34个月,不足3年,相比美国足足快短了两年时间。
【02】
我们需要树立『职业资产观』
我们迟早都要走,但走的时候不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其位,谋其职”,我们每一段时光和经历都弥足珍贵,我们需要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就像是游戏闯关一样,每通过一个关卡,然后不断给自己增加经验值和能量,也不断给补充新的装备。
这些能带到下一个关卡,帮助我们通关的,就是可迁移的资产。职场也是一样,知识、技能、经验、业绩等,这些都会伴随着我们不断往前走。
在昨天的明道计划转型班研讨会上,我问在座的学员,工作几年,积累了什么可迁移的经验和资源到下一份工作?很多人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没有职业资产意识,到头来,通过很多关,却发现自己没有有意识的去捡装备,错过了很多,甚至白忙活了一场。
我一直在强调增值思维,但增值思维的内核就是构建可迁移资产。可迁移资产都是可以带走的“装备”,给自己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可迁移的职业资产观,关注长远的职业生涯的思考,而不是短期的利益。
所以,在入职的时候,我们就要以终为始地想:
在这个公司,当我离开的时候,我能带走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会更专心的参加培训,更带着脑子投入的工作。
之前也提到过。我以前在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我很清楚自己未来要出来创业,所以就带着创业心态去工作——不仅仅更加卖力工作,努力提升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有意识的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意识结交人脉积累资源。
几年后,当我离开的时候,不仅仅给自己,也给公司带来了更多,自然也留下了一个更好的职业故事。
【03】
积累可迁移资产给自己增值
那我们可以积累和带走什么呢?
不同的东西,可迁移性不一样,我们需要重点积累的是可迁移资产。
五大可迁移资产1)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
知识,你懂什么;技能,你会什么。专业性越强的工作,知识技能越重要。所以,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挖地三尺,也要成为一个专家。但知识技能很强调相关性,跨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迁移性相对较低。
2)做过了什么——经验值。
职业生涯讲究传承性,经验讲究相关性。进入一家公司,力求在自己的领域里,多经历一些。有好的机会,多争取;有挑战,多承担。
3)掌握了什么——客户、渠道等其他资源。
这些属于一家公司的重要资产,迁移性很强,能实现快速转移和变现。这里归根到底,核心是人脉。在工作中,能将工作关系的高净值人脉,转化为更加紧密的私人关系。当然,这里讲的是符合法律和商业道德的迁移,违背商业道德的事情就不倡导了,同业竞争的还是要小心。
4)贡献了什么——结果导向,你有什么里程碑式的成就事件或业绩。
老话说:再多的单衣都不如棉袄。平日的默默无闻,不如毕其功于一役,打一场漂亮的成名仗。出去了,可以“吹吹牛逼”,讲讲故事,这是证明自己的最好“铁证”。
5)提升了什么——软性的能力素质。
这是长期的沉淀和累积,但很多能力素质,一旦提升了,可能就伴随你一辈子。比如问题中锻炼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团队中锻造的领导力,艰苦中锻炼的坚韧……这些不仅可以迁移,并且将长期伴随着你,一生受用。
以上五点,你在当前的工作,你都收获了什么?这些都将是你在职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不妨可以做个Check list逐一看看。
以终为始,带着这种职业资产观,你的成长,将会变得更加扎实和具体,不再那么虚无和空洞。你在每个职场站点,也将会收获更多。
每一段职业,其实都是一个故事。
当你去下一家公司的时候,HR很想听听你过去的职业故事。所以,当你开启你这段故事的时候,你可以想想:当我离开或回首的时候,我该怎么样讲这段故事,我又能展现什么职业资产给HR?
所以,入职的时候,想到离开的时候,是要更好的珍惜当下,给自己的职业资产增值。
职场大叔 Allen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