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分自留地,用文字耕耘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6374/17f60d05ae9c1a69.jpg)
一直想有个自己的公众号,给自己的文字安个家。
也和有写作阅历的自媒体朋友聊了此事,很受启发。聊天中,就公众号的名字、写作内容、风格定位以及自己的初心等做了很好交流。
说起自己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就是留一分自留地,用文字耕耘。
春天播下种子,想种点什么就种点什么。比如:种点儿五谷杂粮,或者餐桌上需要的黄瓜,豆角,大白菜,亦或围个栅栏种上凌霄花、牵牛花,还有丝瓜眉豆什么的。然后,踩着坚实的土地,闻着泥土的气息,撒下汗水,看着禾苗长大;在秋天里,欣赏着瓜果飘香,收割着劳动的成果,吃着新鲜的蔬菜,也可以约朋友浅斟漫聊。如是,写作应该是享受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6374/5b3c96f1dd145bd1.jpeg)
文字,如同种地,也是需要经营的。因为写作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一切写作最终都是在解决生活问题。
首先,文字里要找到自己。即:我是谁,为什么写,写给谁?找到自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写着写着,自己就会游离出去,成了旁观者,甚至成了指手画脚的妇人。
很喜欢文友蕾蕾的文字。
时光如棉,是蕾蕾的公众号,也是她新出的一本书的名字。
前两天,蕾蕾从北京给我寄来一本书。翻开书,简单的介绍之后,有一句话应该是她的个性签名吧:一个视文学为终生信仰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6374/3f209222048be5ff.jpg)
整本书153页,共53篇短文。文中写遍周围的人,景、物等,有雨中漫话、姥姥的蒲扇、爷爷的话、家乡的胡同、梦中的古槐、火炉闲话、感动的碎片、千层饼的记忆、浅秋……
可以说,字里行间都可以找到自己,自己就是生活的观察者,也是体验者。一个个故事是那样的温情,遇见的都是那样的美好。她说:“文字的力量太神奇了,它可以传递温暖和感动,它可以让痛苦转化为力量,它可以让孤独发光,它可以让自卑的人变得自信。写作是我那些时候的依靠,是我无望日子里对抗孤独的法宝”。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6374/7b37d0bc018971f5.jpg)
是的, 生活给予我们的,往往跟我们想要的样子离得很远,有时真的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蕾蕾说,我不讨厌自己,我得时刻停下疾走的脚步抱抱自己,我需要肯定和温暖。
第二,为自己写作,写作时都要做你自己,使自己成为文字的忠实读者。
我手写我心,心在文字真。
我们读一些优秀作品,如朱自清《背影》,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老父亲的长长的影子。因为作者不是虚构,是在写真情实感,是在写一个平凡人的精神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6374/a9c825bb91e64e1d.jpg)
蕾蕾说,我是一个熬粥的人,没有那么多高大上,也不去追求华贵富丽。生活中有柴米油盐,文字里就得有人间烟火味儿。
她写娘亲手做的鞋子:粗麻线,千层底,棉布帮。
她写:风来了,写文字的时候,风还在窗外,得出去,穿一件漂亮的衣服跟风约会。
她写雨,小时候没有雨鞋,恨雨天,羡慕有雨鞋的同学。那年雷雨天朋友的惦记,喜欢了雨天。
总之,每一篇里,都有自己,写着写着,就感动了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6374/0047f435113af78f.jpg)
我还在寻找,找自己的文字的灵魂。三十年讲台上的师者,不想以这样的身份主宰文字。
可以在厨房寻找乐趣,可以去原野领略四季,可以将街头巷尾的见闻放到自己的“自留地”……
正如,小区池塘的荷花,就是自己的牵绊。
这些天,去荷塘边更勤了。
因为,荷塘里正是花落之时,一颗颗莲蓬替代了锦红,落花的节奏令心不安。
老外说,姥姥,为啥光拍落花的图片啊?
不是喜欢,而是看着渐落的花瓣,内心柔软了许多。那些在习习秋风里,无论坚守着的还是落在绿叶里溪水中的花瓣,依然风姿绰约,以一种安然自若的姿态告别这个秋。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6374/eb599769b9109947.jpg)
生命,也很脆弱,接纳岁月,
留一分自留地,用文字耕耘。
还在等待一个可遇公众号的名字,岁月菩提!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6374/8ebeb10a055221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