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年小结3(二十三年至三十二年,公元前671年-前662年)
【周国】
周王室又生内乱。一个叫樊皮的大夫背叛周王,不过没掀起多大波澜,第二年就被虢公把樊皮从樊国抓回来了。这个时候,倒是虢公有些自不量力,于是春秋史上灵异的一幕又出现了。有神降临到虢国的莘地。而且还住了长大家半年之久。《左传》不仅记事,而且记言。不仅记下了虢国对此事的态度,还记下了周内史对此的评论。“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说明在春秋时期,神的地位在一些人心中,地位已经大大下降。神已经不能主宰人事,重要的是人,是民。这是中国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说明宗教的神观已经出现动摇,理性主义开始出现萌芽。这些可是直接启发后来的孔子和老子的。
【晋国】
晋国开始了削弱氏族、加强公室的斗争。曲沃代翼、小宗取代大宗,成功者又得预防后人效仿,防止这样的事情再一次发生。晋献公就很担心这点,因为曲沃桓叔、庄伯的后人家族势力强盛,已经威逼到公室了。经过精心谋划,士蒍除掉富子后,又接着杀游氏之二子以及群公子。
不过,氏族削弱,公室强了,因为太宠爱小老婆骊姬的关系,晋献公昏了头脑。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她通过贿赂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让他们对晋献公进言,分别把太子派驻在曲沃,重耳派驻在蒲地,夷吾派驻在屈地。晋献公的其他儿子也都住在边境上,只有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在都城-绛城。这就为以后晋国内乱埋下了伏笔。
(在骊姬的不懈努力下,晋献公和他最有贤名的三个儿子:申生、重耳、夷吾反目成仇,申生自杀,重耳、夷吾流亡,最终奚齐成了太子。不过,这些都没得到各氏族的支持,晋献公一死,内乱不断,奚齐也被杀死。从此晋国一直政局不稳。要到重耳回国继位,成为晋文公,晋国这才争霸中原,并且几乎一直持续到春秋之末。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楚国】
挺进中原,是楚国一向的心愿。楚国瞄准了郑国,准备下手。楚的目标当然是齐,郑是齐的小弟,齐能不管吗?在齐的号召下,鲁、宋、齐联军,就来救郑。双方打了个平手,楚国没捞到半点便宜。
楚攻郑时,楚文王已死,此时楚国令尹子元,楚文王之弟当政。子元好色,看上了息夫人,居然大摇大摆的住进了王宫,明目张胆追求息夫人,惹起众人不满,结果又生内乱,子元被杀。斗谷於菟就当了令尹。斗谷於菟是若敖氏一族,而且是楚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因子元之乱,楚国陷入了困境,他就把自家的财产拿出来,协助楚国渡过难关,这就是《左传》中记载的“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楚国虽时常内乱,却也经常有杰出人物出来,复又让楚国步入正轨。
【齐国】
齐国这段时间当然是风生水起。一方面集合一众小弟混江湖,与楚对抗,使得楚国不得入中原一步;一方面在管仲的谋划下,打起尊王的旗帜,赢得了不少政治名声。此外,齐国还扛起了攘夷的大旗。庄三十年,齐桓公对各位小弟打好招呼,亲自北上找找山戎干仗了。这一仗就从山东打到河北,甚至到了今天的辽宁境内。众位小弟平时勾心斗角,面对北戎,也算是齐心协力,不仅不扯后腿,使绊子,还提供了不少帮助,甚至还留下了燕国相送、齐国割地的美话。齐桓至此成功的树立了尊王攘夷形象,并且日后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
【鲁国】
鲁国国际上已经没什么存在感了。庄公这段时间几乎都在忙国内的事。忙着筑城、搞高档装修工程等等。在这样的岁月流逝中,到了三十二年,鲁庄公终于熬不住,挂了。挂了不要紧,继位却出了问题。不仅内乱生起,持续数年,而且逐渐形成了日后三桓把持朝政的局面,直到鲁国灭亡。我们的孔老夫子就曾坚决地与三桓作斗争,当然,他怎么可能成功呢?庄公在世时,鲁国还可勉强算二流强国,庄公一死,鲁国连二流强国也算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