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想法

不要“学舌”要讲自己的话

2019-02-03  本文已影响83人  子卫子

今天看了一片文章,对文章中“学舌”这两个字又有了新的理解

说起学舌,我们大脑通常能快速的锁定一种动物叫鹦鹉,没错,“鹦鹉学舌”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鹦鹉的天性可以学人讲话,你说一句,它也会模仿你说一句,不是很像,但有70%的标准。

今天的文章我将带领大家从新定义一下“学舌”的另一个世界

一、别只会停留在鹦鹉学舌阶段

鹦鹉学舌的方式犹如教小孩子叫爸爸妈妈,需要的是有人当你的老师,告诉你怎么说,怎么读。早已在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已经熟悉这种本能,开始慢慢模仿别人说话。

学生时代,说到背书那可是大家最不情愿的事情,而比这更可怕的就是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在古代即为文章,它一词多义,简单的几句话都包含了即为丰富的信息。

不要“学舌”要讲自己的话

初中文言文《童趣》里边开头的一段话特别有意思,大家一起来回味一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而官方给的译文是这样解释到“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短短的几句文言文竟蕴藏着这么深刻的道理,可见古代文人写出来的东西浓缩就是精华

而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有着自己简单的理解:回忆起小时候,能用眼睛看着太阳,看的非常的仔细,看到渺小的东西就会细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而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又是怎样个解释的呢?

不要“学舌”要讲自己的话

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东西虽然有时候借用名人名言表达出来会更加的精确有质量,但我更希望大家也学着打磨属于自己的名言,而不是总想着借用。

科目一刷题练习的朋友都知道,官方给的解释不一定全是对的,要的是自己的理解,表达清楚是一回事,理解清楚又是一回事,表达和理解兼用才会是牢记。

套用别人的话,当你跟同一个人讲一遍时对方会充于新鲜感,他可能对你说的话或对你这个人感兴趣,同一句话在同一个人身上重复多遍时,他可能会认为你这是在背书,令其厌烦。

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用最简单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以为用最简单的方式摘抄书中、文中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语句就能总结全文,练出观点,而恰巧这成了“败笔” 作者的总结短语虽然有很强的概括性,而放到你碗里确实一块很难消化的肥肉。

最巧妙的方式就是用自己易懂的方式重新梳理提炼,这样会使得你更快的理解作者这篇文章的用意,为何而写?他想要表达一个什么目的?最终他要告诉读者什么。

不要“学舌”要讲自己的话

善于读书和不善于读书有很大区别!

不善于读书者只会在书本外围绕圈子,结果是浮光掠影,仅得皮色,或是一头钻进书里,而不能出来,迷失在行字间,就像迷途在深林之中。

他们对于一枝一叶都未能辨析微茫,别说一棵树,更别说一片林了。

善于读书者却是先钻进书的海洋里然后又跃起站在更高处俯望着一片书的海洋,能够在行字间有条理的游行穿梭。

任何一句名言的原句都像是一根生了锈的铁,只不过是用时间将它打磨的更精细更有光泽罢了


讲自己的话,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哪怕它是一段粗糙的短语,也能打磨出一句精炼的语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