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世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双城记》
生活越发艰难起来。作为一名银行工作者,对经济的敏感性还是有的。不止一个同行跟我抱怨,业务越来越难开展了,以往每个星期能收到数目可观的经营类贷款申请,今年竟然出现了三个星期的空窗期。手停口停,现在经理们都要挨个打电话求客户借钱,但是客户们也不容易呀,生意难做,借了钱又怕还不起,不敢轻易贷款。
经济不景气自然影响消费。
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个5A级旅游景区,有着非常美丽的沙滩和海景,在省内颇有名气,一到夏秋旺季,全省的人都涌进来度假,住宿的价格也是节节长高,普通的酒店500元1晚上,好一点的,超过一千元。今年就不一样了,200块钱都可以住上比较好的酒店了。游客也不舍得花钱,像一些贵的海产品和特产,销量都不好,游客都是买一些小打小闹的东西。一句话,普罗大众越来越穷了,生活越来越艰难了。我现在还了房贷后,就没剩下几个钱,不敢出去吃饭,不敢买贵的东西,什么都要省着用,我还是处于所谓的高收入行业,尚且日子艰辛,其他人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再让大家清醒一点,这种艰难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日本经历了”失落的20年”,中国会步其前尘么?
究其原因,固然和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有关,另一方面房地产绑架经济的恶果也终于显现出来了。房地产泡沫,现在是破也糟糕,不破也糟糕,破就是让整个国家的经济迅速面临危机,不破是把整个国家的经济慢慢拖到谷底。如此看来用“休克疗法”也有好处,置之死地而后生。
想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了,经济一片混乱,自杀跳楼的人,数不胜数。整个社会陷入了低迷的陷阱。1994年后,日本家庭的平均收入一直走下坡路,最高的时候是664万日元。虽然经济学界一直强调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也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但是从日本的情况来看,消费的增长是乏力的,都是靠着投资和出口带动经济的增长。
我们觉得日本人很有钱,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走的也是“压工资来发展企业”路子。1950年,日本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大体相当于同期美国的33%和英国的77%,即使到了7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成为了经济大国,工人工资仍大大低于美国和德国。企业靠着低工资高积累来不断扩大,其最终结果就是企业越来越大,越来越富有,但是人民的收入并不高,消费水平也很低。1955年到1973年,企业设备投资增长年增长率19.3%,个人的年增长率14.4%,消费占比从1980年58%到1990下降为56.2%。日本也是一个崇尚节俭美德的东方国家,所以人们的储蓄率较高,特别是泡沫经济之后,日本人对于投资更是慎之又慎,对于未来经济的信心不足让日本人更注重储蓄。
前段时间很火的一篇文章,说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这是由大前研一首提出来的。第一,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不像从前的人愿意独立购屋,背负几千万的房贷;第二,少子化,人口持续减少,人力不足,老龄化比例已上升到29%;第三,丧失物欲、成功欲的世代,“出人头地的欲望”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第四,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再多钱也无法改善经济。
最能带动消费的,一是房子,二是孩子,三是创业。但是日本人对房子已经是可有可无,对孩子更是不想生了,对于创业没有任何激情。在日本,所有的行业几乎都被大财团垄断,创业公司根本没有什么生存的空间。日本人一毕业都是希望能够进入大公司工作,终生雇佣,本身也没有什么创业的激情。除了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现在还能有什么刺激消费呢?相对日本人,中国现在还是很有激情的,房价很高,但是中国人举全家之力来买一套房子,现在中国放开了二胎,很多家庭也积极响应,现在政府也鼓励创业,这都是积极消费的好方式。
但是未来中国也可能步入低欲望社会,毕竟中国也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新一代更加注重自我生活的舒适感,而不是传宗接代,新一代对房子的欲望也不强烈。我们能够期望的也许是新一代的创业精神。如熊彼特所言,具有技术革新的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国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当务之急是创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例如减税、教育改革、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对人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