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三年,我明白了这些道理
人只有不断的认识,不断的经历才可以成长。有时候一个人的认识,经历有限,不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成长,这时候,听听别人的事,也许就可以对自己产生触动。这里有我成长的感悟,想要分享给你。
三年前的我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看不惯这,看不惯那,觉得事事都不如意,总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低迷乱发脾气。现在的我成长了很多,不再认为世界待我不好,三年里经历了一些事,觉得对于改变自己,以下三点最重要。
一、积极主动。认识“积极主动”这四个字很容易,理解这四个字不容易。我是一个通俗意义上性格内向的人,在我上大学之前的时间里,我其实都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在家听话,在校老实,不惹事,服从安排。这种听话让我获得了夸赞,而我也觉得让人夸赞是一件非常满足的事情,所以我不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再去思考自己想做什么,只是一为的听从,慢慢的也就变得越来越被动,逐渐丧失了积极主动的个性。
在过去的三年里有两件事情让我逐渐明白积极主动的意义。
第一件事是做班长。
大一开学初选上了班长,我沾沾自喜,觉得可以大展手脚。努力完成辅导员交代的班会,团建等一些任务。可是虽然完成,但感觉并不好,同学们互相依然不熟悉,班级也很松散。
直到大二认识了低一届的班长,看到了她的做事方式,我才明白我欠缺在了哪里。
她除了完成辅导员规定的事,还自己积极的开展班级的很多群体活动,让同学们互相熟悉,效果很显著。相比之下我没有积极主动,只想着服从安排,没想过自己主动的做什么,得到的结果也就没有那么好。
第二件事发生在我谈恋爱的时候。
恋爱的时候两个人都不善于表达,从不主动地表达恋爱中的对对方的不满。心里有别扭就自己闷着,没有去沟通,没有去表达。最后因为见面都会别扭尴尬而分开。
我从这两件事明白积极主动的道理。积极主动,就是掌握主动权,这时候人的状态是向上的,有这种心态,做事自然与被动的接受安排不一样,所获得的结果自然也大相径庭。
二、不低估自己,不高估别人。进了大学,发现周围有很多比我厉害的人。小地方成长的我自然会情不自禁的和他人进行比较,而这种比较给我带来了不少的痛苦。
我始终盯着别人的长处去看,看到某某人又拿了什么奖,某某人又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的特别棒,又或者某个人在某一方面特别厉害,能够独挡一面。这些都让我感觉到我一无是处。每当别人做的比我好一些,妄自菲薄的情绪就开始侵占我的思想。后来通过不断的写日记,剖析自己的感受,找别人聊天等一些行为,我逐渐认识到自己为何总是陷入情绪的泥沼。
我太着急了。看到同样年龄的人会的比我多,做的比我好。我就忍不住羡慕,而羡慕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就变成了对自己一无所成的责备。我了解到了这一点,我逐渐开始注意羡慕这个情绪。当它出现时,我告诉自己这是羡慕,当羡慕开始转化成对自己的责备时,我告诫自己这是不对的。一次次的感受,一次次的控制。
其实说来好多人像我一样的不放过自己,让自己生活的那么累,仔细想想都没有必要。对自己要求高的人会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看到别人很厉害,觉得自己要努力,也想要变得厉害,于是严格要求自己。可是我们通常忘了一点,变得厉害不是几天就可以做到的,别人的厉害都是努力了很长时间。最后才变得像现在这样。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但是我们也要对自己宽容,对于既定的事实保持宽容,不责备自己,给自己时间,相信时间的力量。把眼光放长远,树立一个五年的目标,我们也可以变得很厉害。
三、给生活做减法,一次只做一件事。前面说到看着别人很厉害,自己就想要很努力。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要小心了,警惕自己是不是把努力都分散给了好几件事情。
看到别人弹吉他弹的很厉害,自己想着也要弹,于是买来吉他每天练一小时。看到别人在上课时和老师谈古论今,心想着自己也要读书,然后去图书馆借了一大堆书每天闲暇都看。还有英语很好的,PS很好的……处处都有厉害的人,自己也向他们学习,每天都花时间“磨练”自己。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一年过去,所有这些好像都没有很厉害,只是进步了一点点,人家还是那么厉害,自己还是什么都做不好。
这是在努力没有错,可是也要明白博不如专。与其每天把时间分摊到三件事上,不如做一下减法,在一段时间里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月里同时做三件事情和在一个月只做一件事所取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一次做一件事,等到这件事取得了一定要去的成果再去做另一件事。举例来说在一年里同时学吉他,学英语,学画画,最后可能每一个只有一点点进步。可是如果我们把一年的时间分成四个月,每四个月只学一件事,那最后下来结果也会比同时学习要好。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认为我明白的这三个道理对我最有用。前两个是关于想法的,第三个是关于行动的。想要成为有能力的人无非就是拥有清晰有价值的想法,然后再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我秉持着这些,也在积极实践着这些。
希望我的文章对你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