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加油站心理空间社工客在路上

嗨!研究一下研究生

2018-06-16  本文已影响40人  爱反思的方
嗨!研究一下研究生

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福雨不停

说起研究生,值得写一下。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指导我,不知道考研究生这个事情与我有什么关系。班里只有班长和副班长考,只知道他们要考,但是怎么考?怎么报名?学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我也没有方向,不觉得与我有什么特别大的关系,只是觉得他们知道没有人管我们,有点不甘,就这样研究生这个词就存在记忆里了。学生生涯结束去参加工作了。傻乎乎的青葱岁月就结束了。

08年去灾区,和我一个团队同住一个板房的都是研究生。起点不低啊,中间还住了几波外国的研究生。我有点受宠若惊,好想中断了上升的感觉有点回来了,每一天都带着好奇接近他们,看看他们是哪些方面比自己强,和自己不一样。对人好奇是咨询师培训的一个要求,也许太过于好奇了,也许我的热情会让他们不是特别舒服。不过我发现每一个研究生都是带着自己各式各样的问题来到灾区的,表现出来的志愿服务并不是都是以灾民为中心的,我现在爱用服务对象这个词。好像他们都不真的以服务对象为核心,更多呈现出来的是个人的各种纠结。我开始似乎不是很理解。做人单纯一点不好吗?想那么多干什么?学以致用就可以了,在灾区多做奉献就可以了,再后来他们离开回学校,毕业,去工作。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都混得不错。后来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那个年龄段,那个年龄段该体现的各种人生任务,学校对研究生的指导,更多的是把研究思维不仅用于学术研究,也用于对生活的各种思考里,似乎比平常人有更多的纠结,但是基于多样的思考,也许对未来的选择反而更清晰,之后的方向的坚持更坚定,工作中的反复很少,上升的速度更快。这也许是后期发展更好的原因。

在接触了二十多个心理学的研究生之后开始接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了。他们又会是怎么样的呢?依然可以给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因为在研究生阶段的思考可以重新梳理和整合过去的自己,对现在的自己可以重新进行解读;可以和研究生讨论对服务对象的看法,看看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情怀。因为他们是善于思考的一群人,有的时候讨论会在文化背景下,哲学情境里,可以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感受到精神交流的愉悦。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会更多一点;可以感受到个人的纠结会明显的和社会责任、个人能力结合在一起,即使他们最后不一定从事社会工作,但是这样的人不论在什么岗位都会对社会发展,对人有一种热情,一种责任。这是我从社会工作的研究生身上感受到的。(我不贬低任何人、任何专业,我只是表达我自己的思想变化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是我个人的认识的改变而已)我发现研究生这个群体的纠结真的很多,从进校到出校门都不一定纠结完。一开始,我可以提供的是情绪支持,在陪伴中对方自己理清思路,然后可以在个案、小组、项目等不同的实务操作中展开讨论,再后来一起讨论论文。在讨论论文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怯怯的。我只是经历过大学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在带实习生的时候与本科生探讨过论文,之后又与心理学研究生讨论研究方向,选题、开题、答辩等,那个时候依然还是陌生的,期间有很多来自于我觉得我不是这个脉络里的,时不时的疏离感会出现。我会有意识的觉察这个感受,去分辨自卑、不自信、自尊心强弱的表现、自傲、自大、自恋等等,觉察难过、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情绪反应,找到不足,积极向每一个出现在我身边的研究生学习,去研究他们可以成为研究生的特质。就这样渐渐地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那个差距很多来自不同家庭的教育,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可以模仿的,于是主动与各种专业的研究生交流,与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思维碰撞。我会发现,我其实是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的,喜欢思考和研究。只不过我差的是不善于运用现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善于总结成果的呈现罢了。从一个想法开始,大量的文献查阅、基线的设计和调研、理论学习、理论假设的论证、科学研究的进行,到最后结论的产出,特别是研究的意义到底如何都反应了个人对于研究的想法和态度。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一个实务工作者来说,工作特别忙是很难于专心做好研究工作的。关于研究、学习、工作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变得激烈起来,如何三者有机结合是下一步需要融合的问题。

我一下写这么长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大家看累了。实际上我就是这样累的研究了研究生十年。

如何认识这个人群,如何去感受他们的思考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吧。我们常常把社会工作服务限定在研究弱势群体,其实对于人不管是什么状态是不是都要抱着好奇心去研究一下呢?于是找我的研究生来访者就开始增多了。

我也许是基于个人成长去好奇研究生的,感谢上天的安排让这么多的研究生出现在我的身边让我可以和他们好好的相遇。

如果不这么在意对方的身份是研究生。而是这样背景下的这个人,这个生命,都是非常值得去研究的。

在目前,我依然会关心这个群体,更多的是想把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他们,希望在更高的层阶,从源头上更好地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能尽一份绵薄之力。心之所系,神必往之。也许伴随着这样的心愿的提升,需要更好更多的学习和实践,这成为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这个动力也将成为面对现实压力的勇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