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闲笔‖又到父亲节
我不介意什么洋节还是传统节日,只要充满爱,寓意深长,就值得以各种形式好好纪念。比说,每年五、六月份的母亲节和父亲节。
遗憾,又是遗憾。在继续没法陪伴的前提下,也只能涎皮赖脸地发发红包,聊聊微信,通通语音。
我和妻一直远离家乡的父母在省城生活。十年前,岳父母又因照看孩子而迁居帝都。那些年忙于工作,加之习惯有别,我们回乡或赴京探亲较少,他们往来也不多。以疫情爆发为界,我们与双方父母的相聚更是少得可怜,当面尽孝与共享天伦几乎成了奢望。
好在,父亲与岳父大人均是厚道体谅、通情达理的长者,只要子女平安顺遂,他们也就安度晚年,自在生活。而我,只能把大相径庭却殊途同归的含蓄父爱铭记心中,感恩于怀。

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如今已近七旬的两位老人,不论是履职公务还是行伍出身,都有着没事儿喝上两口的嗜好。为此,这些年孝敬的方式就以送酒为主,名贵的、特制的、地产的以至散装小烧,既想方设法及时奉上,又绞尽脑汁考虑平衡。关于这些酒的去向,是转赠、珍存、待客还是自饮,我从不关心更不留意,心思已到,干涉无趣。
去年,小舅子来哈参会,酒席间向我透露了老岳父卖酒的闲事。那酒是2017年我去北京开会,在京的寝室兄弟高调赞助,饮宴之后剩下的,有白的,有红的。临别时,我打电话让他从酒店取走,他说赠你老丈人喝得了!于是,我喊来小舅子统统拉回家。兄弟情真,却之不恭。仗义送酒的大人情都悉领了,也不差这余下的两瓶茅台几瓶红酒。
后来,茅台酒售价一路狂飙,估计岳父觉得留着自己喝太舍不得,就悄悄找个烟酒店变卖了。据说又用这钱买了不少经济实惠的酒喝,真是朴实又精明的老头儿。
再说说我父亲,这些年送他的酒,有不少应该出现于他认为重要的场合,不管好孬,儿子拿回来的就是一种炫耀。
孝敬老人家的礼品,除了酒,就是各式各地的茶。源自天南海北,不分一年四季。幸好他们老二位口味杂,嘴不刁,我送什么就喝什么,基本上很少挑剔,顶多过后点评几句。
至于穿戴,老父亲和老岳父身高体形相似,差不多比我大上一码都能合适。况且,男人对衣物款式颜色的偏好相对宽泛,可不像母亲和岳母她们那样“难伺候”。正因如此,往往在询问需求未果和红包拒收的情况下,也不商量和打招呼,随季节变化来为他们添置鞋服。
父爱如山,无闻寡言。多数时候,他们都选择以信任的态度偷偷关切,以宽仁的胸襟默默支持,可以倾其所有,可以奋不顾身。今天,哪怕我们稍具功名,羽翼渐丰,作为子女的回报也是微不足道,杯水车薪。
又是父亲节,我深知团坐对饮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爱的礼物。无奈各种条件所限,今年再一次错失和食言。不管咋说,先以此文为献,下回见面一定敬酒赔罪。
实事求是,北京远且不允许成行,还是下周末回老家比较靠谱。希望暑假岳父岳母能照例回来住上一段儿,我先回趟家乡,探望探望整整一年不见的父母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