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放弃使用iPhone
机型:iPhoneXR
弃用理由
根据对我个人的使用影响由高到低排
1. IOS版锤子便签的bug
- 卡顿问题:每次进入app后的第一次操作(打开便签、编辑后保存便签、切换文件夹)均会卡3~4秒钟。其中“进入app”的定义为:第一次打开app、从锁屏界面解锁进入app、从其他应用切回app。
- 同步问题:经常出现感叹号标志,导致重复标签问题。
- “上次退出时所处的文件夹”的记忆功能
锤子便签安卓版本无这些问题。
锤子便签作为我的日程安排、重要信息等记录工具,是我最常使用的app,其IOS版的这些bug极大的影响了我的使用体验。
2. 返回键的设计问题
IOS系统没有实体返回键,需要从屏幕左侧向右划来完成返回操作。
且根据我的不完全实验发现,IOS系统的右划返回并非像一加7pro那样的为系统级别的实现,而是应用级别的实现。所以不同app的触发精度是不一样的:qq和百度贴吧只要按住屏幕中间稍靠左部分右划即可(很好),而微信和Safari必须是从特别靠屏幕左侧右划才可以,后者这样的设计再加上iPhoneXR屏幕宽且机身厚、重,导致想通过单手右划来实现返回功能的失败率会很高。造成不流畅的感觉,十分影响体验。
看视频的时候想要退出全屏,因为没有实体返回键,所以只能点击屏幕唤出上栏,然后按左上角的返回键。
归根到底,IOS系统将“从屏幕左侧向右划”这个动作设计为返回键是有问题的原因是:“从屏幕左侧向右划”这个动作在特殊的场景(app)中是有意义的,如:播放视频中为拖动进度条;图片画廊中为滑到上一张图片;。这样的冲突设计,会导致要么返回键不可用,如播放视频中无法通过该动作返回,只能点击屏幕唤出上栏,然后按左上角的返回键(繁琐)。要么动作精细度要求会很高,如图片画廊中在最靠左侧的部分或图片之外的部分向右划判定为“返回”,否则判定为“上一张图片”。
“返回”作为手机使用中最常用到的一个功能,这样的设计明显是不合理的。实体返回键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无论任何场景,我在想要“返回”的时候,只需要无脑按返回键即可。就算为了全面屏而取消实体返回键,也应该像一加7pro一样,将返回键定义为手势“从屏幕右下角上划”(与其他手势不冲突)或“从屏幕右侧下方左划”并提供系统级支持(方便右手单手操作,且各app间的一致使用体验)。
3. 面部识别而非指纹识别
首先明确一下“识别”的目的:“识别”是就是为了做权限认证(屏幕解锁,支付确认、部分敏感app的认证如:手机银行、完美世界内网令牌等)
作为一个普通人,应用在手机上的识别,谈“识别率”真的意义不大,因为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都已足够好。我所关心的只是:
- 速度:越快越好,这也是为什么指纹识别优于密码识别的原因,不用输密码了,快!方便!
- 成功率:尽量在任何场景下都要能解锁,且成功率要有保证,不然我还得输密码,麻烦。
下面就谈谈为什么我认为指纹识别要优于面部识别:
- 速度方面:根据我的使用体验,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都很快,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 成功率方面:虽然苹果宣称“在全黑的条件下也可以成功识别”、“化妆、戴眼镜等等也可以成功识别”blabla。但是根据我的实际使用体验,有很多时候,解锁会失败。如:午休的时候趴在桌子上我想打开手机瞅一眼时间。晚上睡觉前侧躺着想打开手机看一眼时间。等等。
经过思考后我发现其实归根到底,我感到难受的原因是在逻辑方面的原因:
用指纹解锁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伸手指 → 按 → 解锁,而如果解锁失败了(实际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不用想,我会直接认为是手机的问题,然后选择输密码来解锁。
而使用面部识别解锁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正对屏幕 → 等iPhone来扫我 → 解锁,而如果解锁失败的话,我会怀疑:是手机卡了吗?是不是脸没正对屏幕?遮脸了?环境太黑了?等等。然后我会陷入选择:是调整一下姿势把脸正对屏幕?还是干脆输密码得了?对于解锁屏幕这种每天要进行几十上百次的操作来说,这样就会很难受。
4. 后台杀进程的问题
即使我只打开着qq、微信、锤子便签三个应用,过段时间,系统就会给我把锤子便签给杀了。或者如果开着别的应用有时还会给我把qq、微信给杀了。虽然重新打开app也很快,浪费不了几秒钟,但是,毕竟打开app还是会有开启动画,会停留那么一下下,怎么说呢,就很难受。
安卓就没这种问题(至少我的一加5就没这种问题),只要内存够,就不会杀我的后台进程。
5. 手机很笨重,真的不方便单手操作
其他的一些设计问题
1. 神奇的静音模式和闹钟问题
iPhone在机身左侧提供了拨动式实体键来控制响铃/静音模式,关于这两种模式在Apple官网上有如下描述:
将 iPhone 设置为响铃模式时,铃声、提醒和声音会通过 iPhone 扬声器播放。 将 iPhone 设置为静音模式时,您不会听到任何铃声或提醒,但是其他声音会通过 iPhone 扬声器播放且 iPhone 会振动。 这些设置仅会影响 iPhone 扬声器。如果您使用耳机,那么即使 iPhone 处于静音模式,声音也会通过耳机播放。
关于静音模式需要注意的是静音模式禁的只是来电铃声和提醒(微信消息提醒声等),音乐等媒体声音是不禁。
且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在以上描述中说了“将 iPhone 设置为静音模式时,您不会听到任何铃声或提醒”,但其实静音模式是不禁闹钟铃声的(?闹钟铃声不算铃声?),且更神奇的是如果你戴着耳机(有线 or 蓝牙),闹钟铃声会在iPhone扬声器和耳机同时响起。。。(神设计)。
更甚,在闹钟app中选择铃声的时候,其铃声行为也与上述闹钟铃声一致,即手机扬声器和耳机同时响。
为了理解以上设计的诡异性,请考虑如下场景:你在午休时分想要选择一个闹钟铃声,为了不打扰到别人,你佩戴着耳机,然后开始选择铃声。结果将会是:铃声会在手机扬声器和耳机同时响起,且因佩戴着耳机,你还不会知道铃声其实是在手机扬声器上也在响的。。。
而且“午休时刻,戴上耳机睡觉,希望闹钟只在耳机响把自己叫醒,而不要外放吵到别人”这种需求是无法实现的。(workaround:闹钟铃声选择为“无”,将手机放到口袋里靠震动把自己叫醒)
IOS系统中关于声音的设计记录如下:
IOS系统的设计中,声音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 来电铃声和提醒(通知中心的通知提醒声)
- 媒体声:音乐、视频
- 闹钟铃声
关于声音的音量控制,“来电铃声和提醒”、“闹钟铃声”是归属一类,默认不受音量控制键的影响,需到“设置 → 声音与触感 → 铃声和提醒一栏”中设置。“媒体声”的音量由音量控制键控制。
参考:
2. 顶栏的设计
在iPhone XR的设计中与顶栏相关的有两个: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顶栏右侧下滑为控制中心,顶栏中部或左侧下滑为通知中心。同一个手势但唤出不同的结果,这样的设计,我并不认同,特别是在横屏状态下,顶栏是平齐的,同一个手势在左侧和右侧划,划出来的东西居然不一样,会让人感到困惑。
而一加H2OS中的设计我认为更好一点:H2OS将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放一起了,控制中心在上,通知中心为透明在控制中心下方。这样顶部下划,划出的东西是一样的。
Screenshot_20190817-155458.jpg
再次下划,展开控制中心:
Screenshot_20190817-155505.jpg
还有一点就是通知中心的问题:
在iPhone的设计中,通知中心的通知,点击或向左划为打开,向右划(还得划大一点)选择“打开、”“管理”、“清除”。这样最常用的“清除”就得需要两步(右划 + 点击清除按钮)才可以实现,很繁琐。
3. 没有耳机孔
iPhone的优点
- iPhone有app store统一生态,而安卓在中国没有google play store。
- 拍照真的好。
使用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外观:
- 后边的相机凸起真是惨不忍睹。必须要戴手机壳才可以,不然真怕给镜头磨坏了。
- 手机机身真厚,感觉很笨重,单手操作起来真的很费劲。
配件:
- 自带充电器不支持快充,想要快充还得另买充电头(真抠门啊,苹果)。
顶栏:
- 不显示电量百分比,需要到控制中心下拉菜单中才能看到。
- 没有网络流量实时速度,即使在控制中心也查不到。
安卓数据转移至iphone:
- 使用“转移至iphone”app转移数据,只能在设置新iPhone时才可以使用,如果设置已完成,要么抹掉重新设置,要么自己手动转移。
- “转移至iphone”app只有谷歌商店才有,中国用户还得手动下载.apk安装。
- 转移过程有问题,安卓手机上总提示“无法与设备通信”。解决:手动操作,将安卓手机连上iPhone的热点,然后再转移就好了。iPhone的热点名为“iphone xxxxx”,密码和名字一样。
- 导入的通讯录没有按名字首字母分组。把系统语言调成英文然后再改回去就好了。
- 从安卓导入iphone,图片整理逻辑很迷,全乱了。丢失了我之前的文件夹组织。
失望之处:
- app打开界面还是有广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