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作,爱生活!

《心理治疗基础》读书笔记十八(173--185)

2020-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王秀美心理咨询师

关系

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治疗者跟病人之间的关系是决定治疗有没有效的关键。

治疗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效果?取决于来访者信不信任咨询师。信任就是一种关系。如果来访者信任咨询师,咨询师说的废话都是真理,来访者都会照着去做。如果来访者不信任咨询师,信任关系不好,咨询师说的再有用,也没用。

就如同在生活中是一样的,如果两个人关系不好,你说的再对,对方也不一定愿意听,如果两个人关系好,你说的不对,对方也有可能照着去做。

突然想到现在的亲子关系,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如果亲子关系好,虽然孩子不至于事事都能够全部听父母的,但孩子会叛逆吗?反过来,如果亲子关系不好,作为父母,哪怕所有的发型都是为了孩子,孩子会接受吗?

所以,关系决定一切。

弗洛伊德用的是移情,他认为一个人跟妈妈的关系犹如一条河的源头。跟兄弟姐妹、玩伴、同学、朋友、老师等的关系和感情都是母子感情的转移。所以,病人对医生产生感情,不管是正面的、负面的都是移情。

一个人无论是在跟什么样的人互动过程中出现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回看他跟妈妈的关系,是受到影响的。

作者认为,治疗关系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新的、亲密的和建设性的关系。

因为心理治疗不外乎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就是通过一个人际关系在起作用。

一、新的人际关系

什么叫新?主要是针对过去病人跟妈妈的关系来说的。

第一,不批评。

不批评不等于不表态。完全不表态是不对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不包办代替。

包办替代使人完全丧失了个人的独立自主性。再教育就是不包办,尽量少建议。

要跟病人商量分析两种选择各有利弊,详细分析清楚,然后让病人自己做决定。

第三,不偏倚。

不偏倚,就是帮助病人分析这两者的利弊,更进一步的讨论就是,你怎么会陷到这种冲突里边的?那就是深一步的分析了。

新的,就是不同于过去的,现在出现问题,一定是和过去的关系模式有关系的。所以,要做出改变,就要换一种新的试一试。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比如在亲子关系方面,过去可能父母大多都是用命令式的,那么现在可不可以换一种比较友好的温和的、建议式的呢?

二、亲密的人际关系

密切的关系并不一定是亲密的关系,亲密是带感情的,不仅仅是行为。

夫妻感情不好或者所谓没有共同语言,往往是因为争夺话语权造成的。

在夫妻关系中,密切而不亲密的多见,亲密而不密切的少见。亲就是情感。两个人有了情感就比没有情感要好。

亲密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因为只有亲密,病人才会掏心窝子的话给你说,你才可能深入的详细的了解病人。

实际操作要从两点做起,接受和理解。

接受,是不管他有多少毛病,多少缺点,多少短处,无条件的接受。

无条件的接受,其实是不大容易做到。就拿孩子来说吧,孩子小的时候哭了,拉了,尿了,大多数父母都心甘情愿的陪着他照顾他。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是再哭呢?不用说到十几岁,20几岁,七八岁的孩子哭,父母可能就会斥责,哭什么哭。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无条件的接受一个人,大概关系也就不会出现障碍。

理解,是投情的理解,是情感投入的理解,设身处地的、将心比心地钻到病人的内心世界里面,去体会病人的体验这样一种理解。

我们真的能够理解一个人吗?我个人的经验,如果我们没有过对方那种经历和感受,很难设身处地的将心比心地去理解对方。比如对方处在丧亲之痛中,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丧亲之痛,即使再设身处地,至也不能全部的理解,即使我们经历过,但是因为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深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不清楚他与他的亲人之间的感情深度到底是怎样的,也无法做到完全理解他的那种感受。所以所谓的理解也只能是部分理解。

但是我们可以投入对方的感情,做不到全部,做到部分,也是可以的。

特别是精神病性障碍范围内一部分人,他不跟你共,你就投。

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建设性的呢?治疗关系必须有利于双方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不损害任何第三者的利益,这叫建设性的关系。心理治疗不能是排外性的。

这段文字,我的理解是,建设性的关系,至少不能伤害到第三者,比如两个人在一起谈论另一个人,如果攻击另一个人,这就不是建设性的。

整个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发展良好关系的过程。

精神分析就是利用移情,克服阻力。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利用新的、亲密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克服任何阻力。

凡是来自病人的阻碍心理治疗的进行深入的都叫做阻力。

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阻力。如果没有了阻力,一个人也不可能形成问题。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阻力。当然有些阻力是很明显的,有些阻力是无形的。

每个生物个体都有一种强有力的倾向,保持它个性的独特性。所以阻力是必然的,这正是人的特点。

信任

信任是两方面的事情,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信任。

信任和不信任是一个多维的问题。我们把带有正性情感的态度叫信任,比如充满希望。把不信任看做是带有负面情感的态度和见解。比如焦虑、失望等。

信任度跟不信任度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组合。

第一种,信任度高,不信任度低,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如果来访者非常的信任咨询师,不存在信不信的问题。咨询师说什么来访者就信什么。对治疗的进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个人感觉在这里咨询师对来访者是权威,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权威。

第二种情况,信任度高,不信任度也高。这种情况要重视。一般的信任度主要取决于你的态度,你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对方对你的信任度高,可能是因为态度;不信任度也高,可能是因为对你的技术。

这种矛盾的情况也会遇到,在生活中也有。可能我在这方面非常的相信你,但在那一方面我就不相信你。比如有的人就会说,我觉得你这个人非常好,但你的能力有限,你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也有的人会说你的能力没有问题,但我感觉你的态度不好。

第三种情况,不管是信任度和不信任度都低。谈不上信和不信,这说明病人根本没有感情投入,可能来访是完全被动的。

也有一部分来访者压根就不愿意来,是被亲人强迫着来了,对方可能就有抵触,反正钱也不是我交的,也不是我自己愿意来的,我又不能不来。就这样吧,没有信与不信,无所谓。

第四种情况,信任度低,不信任度高。这是一种困难的情况,值得警惕、预防或者设法改变。

你行吗?你能解决我的问题吗?你怎么让我相信你能帮我解决问题?

价值中立

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不能用道德观点去看待病人,这是不对的,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价值中立的观点。价值中立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对心理冲突的双方持等距离立场。

你说我离婚呢?还是不离婚呢?一般都是比较纠结,才会找人询问。如果不纠结,早就离了。这种情况不要掉进对方的坑里。如果真的你劝他离了,他有一天后悔的时候,他会恨的你咬牙切齿的,当初都是因为你我才离的,你看看我现在怎样怎样。如果你劝他不离,那他就会说,你看他有多么多么不好多么多么不好,我跟他压根就过不下去了。总之,无论你支持他做什么样的决定,最终都里外不是人的人是你。

第二种情况,不带任何价值观的进到病人的内心世界里去,这样才能体验病人的体验。

每个人的体验不同,我们不能评判你的体验是好的,你的体验是不好的。你不应该焦虑,你不应该失望,这样的评价都是不合适的。

第三种情况,对待精神症状。比如强迫性洗手,和病人共同探索,是怎样陷入这种两难境地的,也就是追溯得病的经过。

我们和病人探索的关键问题是,病人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对待他的一般性心理冲突,以至他变成了神经症性心理冲突。

比如,最近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每次从外边回来都要反复多洗几次手。家里其他人回来,我也会要求他们多洗几次。如果不洗,我就会觉得很难受,很不舒服,会担心会不会有病毒带回来呀?其实以前是没有这种情况的。是怎样有了这样的冲突呢?可以探索一下,一定是发生了一些什么,才产生了这样的冲突。所有的症状都是冲突的结果。

对质、澄清、解释、领悟、修通

对质(面质)是要用病人自己的话,自己的行动,让病人自己看清楚自己,这叫对质。

你说你觉得借人钱就低人一等,真的是这样吗?

澄清,就是弄清楚的意思。治疗者要弄清楚病人的心理,同时也帮病人弄清楚自己。包括病人的内心体验,病人所经历的事件,事件与事件、事件与经历、经历与经历、体验与体验之间的关系。

可以描述一下此刻你的恐惧具体有什么样的表现吗?

解释,是帮助病人自己去找解释。解释的是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和目的。

我为什么每天这么辛辛苦苦的写读书笔记,写作业呐?写不完不放过自己?有什么动机吗?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领悟insight ,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临床精神病学的insight,叫做自知力。

第二种情况,精神分析的insight。是指你对the unconscious 有无了解。unconscious翻译成无意识或潜意识。一个人对自己无意识的东西的了解叫做insight。

第三种情况是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insight。指的是这个人自己的心理活动,自己的行为在自己患病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对此有一个恰当的评估。

第四种情况是对普通人而言的,指的是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一个恰当的评估,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有一个恰当的评估。

我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行为的动机是什么的吗?经常的这样问问自己,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利的。

修通指的是整个人的。对整个人的人格,整个的自我,整个的发展过程以及未来的追求都弄清楚了叫修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