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局限
“深蓝”与卡斯帕罗夫在国际象棋棋盘上展开的人机大战已经成为模糊的历史,2016年,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李世石在围棋上的巅峰对决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篇章。不过,无论时间如何改变,这两场人机大战以智能机器人的胜利而告终的事实不会改变。人机大战是智能机器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较量,也代表了智能机器人正在向人脑思维领域迈进。未来,智能机器人的思维图式能否和人脑思维图式重合,是每个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虽然在棋局中的较量是机器人胜利了,但是这种胜利并不能使智能机器人本身高兴起来,真正为此而高兴的还是人类。事实上,机器人的胜利只是得益于人类以往在棋谱上的智慧和经验。如果“深蓝”和AlphaGo没有存储大量的人类棋谱,它们还会在人机大战中取得胜利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智能机器人还没有拥有创造性思维,它只会在已有的知识上加以辨别和合理配对。即使在类人脑神经网络的支撑下,智能机器人拥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这种学习能力始终有限,且会受到人类的针对性控制。
有人认为,总有一天,智能机器人会拥有和人一样的情感思维。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保证智能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智能机器人可能拥有类人的情感,但不可能拥有和人一样的生理系统,它们不会流血受伤,不会根据天气冷暖来决定出行方式,更不会因为被责备打骂而背弃人类。因为人类在发明它们时就已经设定了程序规则,人类不会让智能机器人向违逆人类的方向发展。虽然从实际角度出发,这种情形更接近理想的状态,但经历苦难才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显然,智能机器人不会有经历苦难的感觉,也就谈不上励志上进、奋发图强了。
人工智能的局限这只是人类思维复杂性的一个方面,随着自然的进化,人类不仅会在肉体上发生变异,也可能在思维上发生变异。同时,人类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拥有不同思维观念和价值体系的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和行为。人类思维的这种无常性,是智能机器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模仿的。人们在以往的人机大战中,总是关注人与机器人谁能更胜一筹,我们看重的往往是人类在智力上的胜败荣辱。通过以往的人机大战来看,人类代表输的次数更多,如果让人们证明机器人能在智力上战胜人类,肯定会有人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
不过,在很多方面确实如此,比如从计算的速度上来看,人类已经无法与机器人比肩,如今运算最快的智能机器人每秒能计算几亿亿次,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计算速度,是人类思维的计算速度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而人类现在的进步,大多得益于机器人的这种计算速度。试想,如果构造模型、计算复杂数据等工作完全由人工去完成,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将会落后到怎样的地步?但是,智能机器人在思维上能打败人类也只是在有限的几个方面,毕竟不管如何辩驳,我们都不能改变智能机器人是由人发明的事实。
也许与机器人思维的计算速度相比,人类是毋庸置疑的弱者,但在很多思维方式上,机器人未必能与人一较高下,比如机器人的思维不可能比人类的思维更灵活,也不可能在思维上比人类更具创造力。当然,目前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已经足够令人惊讶,或者说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机器人不仅在外形上越来越像人类,在能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也越来越接近人类。以这种逻辑和这种速度,不难想象,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也将在思维方式上日益趋近于人类。就像很多电影中的超级机器人一样,智能机器人与人类已经真假难辨,在外形和思维方式上都做到了重合。
但是,电影能够等同于现实吗?未来的智能机器人真的能在思维上等同于人类吗?现代智能机器人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这是我们已经有目共睹的。然而,无论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如何发达,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如何卓越,这一切都要以运算速度和各种传感器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基础。智能机器人能够捕捉视觉信号、听觉信号、嗅觉信号等,而且在捕捉这些信号时显得比人类更加精细,但这种“思维”加工过于机械,并不如人类思维那样灵活。比如人类能辨别出图片中的具体内容和深层含义,甚至还能产生联想,而机器人的思维模式就无法做到这些,最起码现在还做不到。即使它们能在未来做到,也绝对不如人类的思维丰富。
因此,无论机器人如何模仿人类的外形,它们也只能模仿人类思维功能的一部分。而且这种对人类思维功能的部分模仿,在很多时候很难实现。所以,以这种逻辑来判断,智能机器人要想等同于具有创造性、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人类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机器人的思维模式和智能水平是人们既担心又期待的两个方面,人们担心的是,如果智能机器人拥有与人一样的思维模式以及等同于人的智力,那么它们会不会为了自身利益而背叛人类,或者说与人类为敌?而人们期待的是,如果应用未来科技使智能机器人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思维模式以及等同于人类的智力,那么,当我们需要出去工作时,就可以让智能机器人留在家中照看孩子,甚至辅导他们学习。
人工智能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