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驻马店女子被二次碾压谈子女该如何教育---第008篇

2017-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羊女阿姜

       这几天河南驻马店的一场车祸视频引发网上激烈讨论。具体案情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大量报道中已经比较清晰,目前肇事司机已经到案。就个案的法律层面而言,这不是一个疑难复杂案件。大家的争议点又是那个“见死不救”的老话题,是法律与道德两者界限的问题。

       我无意也无能力说清楚大家争议的话题。我想想借着这个话题,谈一谈由此想到的另一个问题。即子女教育问题。

       河南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已经在此工作了八年多。还在豫东的法院工作时,有几次出差都路过驻马店。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挺新的,街道很宽敞、也很干净。听同事说,前些年驻马店很穷,人都出去打工。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好了一些,城市建设也跟上了。后来我来到了豫北,便再也没去过驻马店了。

      四年前,我有了我的小公主。初为人父的喜悦过后,我时常思考该如何教育好她,给她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成长环境,教育她要懂得爱、谦逊和善良。随着小姑娘渐渐长大,也亦如我盼望的那样可人。但慢慢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小区楼下有很多跟女儿同龄的小孩子,小朋友们平时在一起玩时,难免发生一些摩擦,于是女儿总是那个被打且不还手的人。在我看来,这阶段的孩子不会因为一点纠纷,而对她们的成长造成心理阴影。但是岳母却非常心疼孩子,会抓住各种场合告诉女儿“要还手,打回去”。

       岳母是一个强势且伟大的女人,况且有爱人这个优秀的产品给她背书,教育孩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我对岳母在处理小朋友纠纷这件事情上有自己的看法,但看到女儿一次次的哭泣,也就默许。期初,我以为只有我们一家是如此,后来有机会跟一些家长交流发现,“不能吃亏”似乎成了每个家庭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必备课程了。

       每每想到此,我就感到恐惧。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认知,都是从模仿和反复实践中形成的。他们在一个个小事情中认知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今天别的小朋友打了我一下,我要还回来,明天我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对方就要夺回来……

       没有了分享、包容和理解的成长环境,孩子们的未来会是怎样。

       回到驻马店女子被二次碾压实践。我们在指责人们的“冷漠”和“漠不关心”的同时,还应该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始终认为,大多数人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当见到有人处于危难之际时,本能是会伸手搭救的。只是现实中太多的“伸手”让他们“吃了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调侃“最关心的永远是网友,最冷漠的永远是路人,不知道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路人不上网”的悖论了。

       最后,我想起了梁启超1900年写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心之所思,是以为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