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自然之美,塑造化之妙

2018-06-27  本文已影响46人  kingdom1990

       在如今这个高度工业化的时代,每天都被各种合成材料制成的产品所包围,只是这些流水线上的作品,没有那股岁月沉淀下来的质朴与厚重,与大自然生成,经历几千几万年时光雕琢的材质比起来,缺少了一股气韵。今天参观了绍兴市盆景艺术协会会长冯汉生的根雕收藏,被这种独特的艺术深深折服。

        好的根艺作品对根材要求很高,除了质地坚硬,根材的造型也要奇绝遒劲。在养分充足的环境中,树木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的形状,只有生长在恶劣的环境,如悬崖峭壁的石缝中,背阳处,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刀砍等仍然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久长不大,根渐渐变形,年代愈久,质地愈坚硬,造型也愈奇特,乃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有了好的材质,没有好的设计也是暴殄天物,根雕之美不仅仅在于雕刻的有多像,有多复杂。根艺之妙,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妙在世上无可复制的独一无二,在根材原有形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再创造,寥寥几刀,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之形,将人为的痕迹藏于不露之中,浑然天成,方可见技术之高,设计之妙。

        图片缺失:

        飘着渺渺的香气,荡着沉沉的龙吟,云气中的神龙正在行云布雨。不似西方龙的凶神恶煞,中国龙的形象往往是双眉紧锁,这不是凶,而是愁,制作龙,凤等工艺品的民间工艺师有这样一句口诀:龙愁,凤喜,狮子笑。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一个家庭中父亲是龙,母亲是凤,父亲是力挑千钧的一家之主,因而时常面露愁容,神色深沉,不像母亲那样慈祥随和,经常面带笑容。作品没有将完整的龙身雕刻出来,而是结合根材的形状,将神龙的大部分身躯隐藏在云气之中,我们仿佛能看见它穿梭在厚厚的云层中,伴着电闪雷鸣,一场甘霖正降在神州大地上。虽未见全貌,却仍可想象其巨大的身躯,若隐若现的设计给静止的作品增添了动感,也增加了一丝神秘。

图片重拍

        蓑衣老翁,江边独钓,这茫茫天地却没有一处可以接纳自己的地方;寒鸦相伴,处变不惊,这漫漫人生却没有一个可以相伴此生的知己。脸上一纹一路,刀刻般的皱纹是岁月的痕迹,记载着每一次的颠沛流离。命运将他们推向了孤独,却没让他们走向颓唐,他们以孤独为长风,看尽了自然的喜怒悲欢,举杯邀月,对酒当歌,兴来独往,兴尽则去,这一切最终都化作嘴角那抹淡然超脱的微笑。这个作品充分利用了根材的独特造型,寥寥几刀勾勒出老翁洒脱的形态,以及那抹若有若无的微笑,鸟的嘴巴,可以说是点睛之笔,让整个作品活了起来,充满生趣。隐士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而又重要的一部分,在诗,词,画等作品中都有描述,根雕艺术源远流长,与这些艺术形式亦是一脉相承,流溢着浓厚的人文底蕴,将这个隐士形象刻画的生动写意。欣赏这个作品,需要静下心,慢慢品,细细悟,与那些湮没在时光中的智者一起体会那份孤独。

图片重拍

        根雕就像绘画,也讲究布局,布局的取舍要合理,取其自然,尽量不拼接,虚实结合。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几株椰子树,潺潺的流水,飘荡的扁舟,就像一幅山水画。当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抹去传统建筑的地缘特征,吊脚楼,这种古老的干栏式建筑,至今仍被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广泛使用,它临水而建,依山而筑,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自然的大美,通过根雕这种形式来展现真是再好不过,根材的稳重加上吊脚楼的轻巧灵动,相映成趣。

图片重拍

        佛教是根艺作品的一大题材,僧人立于山洞之中,闭目默念经文,充分利用自然风化形成的空洞,体现了个人相对于自然的渺小。细看僧人,其神情淡然而又坚定,人生虽如白驹过隙般短暂,在尘世走一遭,注定要遍尝辛苦和折磨,若心有所寄,情有所托,有所信仰,便不容易被尘世的苦难所累,被世事所扰。心中秉持着一个信念,虔诚无我,心中有佛,如此方可到西方极乐世界。

        根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首先需要有很好的敏感度,能发现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美,还要博学多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将这些都转化为创造源泉,形成自己的思考,通过根艺传达出来。或许有人会问这些东西再好看,也没有实际的用处。有句话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疑问,“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这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诚然艺术不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但它能带给你精神上的触动,可以引发你去思考生活,审视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美的追求可以让你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持续保有新鲜感,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热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