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之每个问题都有意义

2019-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邓小邓老师

昨天在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我的初心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根据题目提问是第一个环节,这也是提问的一部分,在我的预设里,我希望同学们能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刚好与我“整体感知课文”的目标相符合。在上课之前,我预想过学生直接提出这个问题是不太可能的,或许需要引导,或许会有其他问题产生。但最终答案还是出乎意料,他们的问题是“为什么是一个豆荚不是两个呢”“为什么是五粒豆,不是一粒或者两粒?”。把着尊重所有同学的思考和问题的原则,我点评说“你是根据一个词来提问的,这个角度很不错”。但内心的想法是“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就是一个豆荚,就是五粒豆而已,作者就是这样子写的呀,这种问题没错,但没多大意思”(当然,只是这么想,但幸好没这么说)

今天再次来思考这个单元,这个单元的核心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似乎重点就是学会提问题。但我想想自己的阅读史,其实我很喜欢看书,但是我在看书的时候往往不会提什么问题,而这似乎也不影响我学习。一念之间,我竟觉得万一学生没学会提问,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还是在思考,这个单元我们真的只是学提问吗?学了提问之后要干嘛?学了提问有什么用?尽管这个单元的一切都仅指向提问,但学习的目的并不仅让他能一个劲的提问就行了,学习提问的目的应该还包括更好地读懂文章,能从具体文章中学到更加切实的语文知识、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和获得启示与智慧。语文课堂的学习提问应该是位学生理解课文服务的,提问本身并不是目的。

按照“提问为理解课文服务”这样的原则,加上自己对于教材的重新解读。我突然间发现学生那个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的问题——为什么是(写)五粒豆不是一粒?其实大有挖掘的价值。

本篇文章讲了五粒豆“初入社会”的不同心境和最终命运。最初,五粒豆在一个豆荚里,它本身是绿色的,便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绿的;当它变黄,便认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这或许就是一个人成年之前的状态吧,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怎样,整个世界都应该怎样。那一句“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的最远”或许就是豌豆们的生命提议,就如同我们每个人在思考,我这一生要成为什么样。不同的豌豆有不同的想法,但最终,那些想要飞得更远,想要飞进太阳的小豌豆们,要么被鸽子吃掉,要么落进脏水沟里,涨得大大的。只有那个“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豌豆最终不仅很好的存活了下来,还为他人创造了价值——给小女孩带来快乐和生机。我猜想安徒生想要告诉我们的,或许是“生命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价值”,也或许是每个人的命运问题。

整篇文章里,第五颗豌豆肯定是主角,按理来说就写它也行了,但如果真的只是写一粒豌豆掉进一个缝隙里,长成了一个“小花园”,最终为一个女孩去了生机和希望这样的故事,它或许就不是一个童话,也可能不是安徒生想要表达的东西。反过来,写五粒豌豆的故事,思考每粒豆的人生追求和最终结局、每粒豆的命运和价值,这样一对比,它或许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来——我认为第五粒都更伟大。

尽管老师不能带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挖掘得太深,但不得不感叹,每个问题都有价值,我们要做的是承认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问题,再努力去思考,带着尊重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问题,我们能获得的,一定会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