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想法

“我讨厌我的远方亲戚”

2017-01-29  本文已影响116人  半成锦

1

新年到了。

其实每年的新年,都过得大同小异。除夕吃年夜饭,新年去串亲戚,妄图从例行公事一般的流程中,努力沉浸于那种弥漫开的年味。

大抵是因为家中亲戚群并不算是非常庞大的规模,对于调皮的小辈或是各种盘问的长辈尚觉得有趣。若非要加上不快的因素,大抵是责怪这一年一度的欢聚,总是会被各种抢红包占足风头——

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写过一篇吐槽过年为何越来越无聊的文章。

现在看来观点太浅薄看法太片面不经推敲,可其中提出的疑问现在拎出来问一问自己,仍觉得无解。

——本是一年一度亲情相聚机会,年本身渐被各种商业化入侵。不知是否有相关原因,竟然愈发产生种错觉:

如今亲人之间的血缘维系,似乎开始变得越来越淡薄。

2

后来的确暗自分析过,不知是不是普遍现象:

同龄的一些年轻人,都处于一种矛盾态:不回家有想念滋生,回了家会心里逆反。

或者说,对于年本身这种温情感十足的节日其实是充满期待的,可对过年相聚之时同亲戚们间的各种交流却是抵触的。

这大抵算是一条原因。

大舅二舅,三姑四姨,虽是亲人,可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工作,不同人生——说来神奇,却会因这传统节日习俗,而千里迢迢相聚这一室,然后进行一场思想语言上并不公平的博弈。

于是,长辈出言是爱,小辈缄口是德,一方说而一方听,大抵是过年常态:于年轻人来说,许会有些憋屈;可于长辈来讲,未必真抱恶意。

可这状态却会产生情感断层,可这误解却会导致交流停滞:一方执着而强势,一方吞声又抗拒。单向输出,成了习惯,一方得不到回应,一方得不到纾解,难免心情不快以至情感疏离。

很大程度上,维系彼此亲情,要比维系友情,更需耐心包容,更考验人素养;毕竟友情之类,可以选择对象,可以选同龄的,或选三观同的,可是亲情不行。

哪怕再不赞同,哪怕再不理解,却也终究,本源同归,每逢遇到问题,还需有个考虑,也应给个面子。

是最没道理的,却也需遵循的,规则。

3

不知是不是性子原因。

说起亲情,除了父母,再亲密些,爷奶爷姥,其余亲人,感觉其实渐渐变得寡淡。

每逢过年坐在餐桌旁,仔细打量满屋子亲戚,看着他们觥筹中寒暄,看着他们笑,看着他们说,突然觉得哪怕是亲人这亲密关系,我们之间的距离却也是很远很远。

大多数亲人的性格,他们几十载的人生,他们的种种选择下,是怎样的心态思想,身为亲人的我们,若是无心去理解,未必知道得比他们的朋友清楚。

——即便是顶着骨肉相连亲人的名义,却也有可能是最不理解彼此的人。

过去一年环境天南地北,生活方式更是南辕北辙,由此而生价值观的差别,以及各种生存规划理念——你不理解我的,我不理解你的,而一年一度的相聚,则让不同抵达顶峰:代沟,差距,眼界上的,经济上的,如同不同质地的布,硬生生被拼贴一起。

只是更可怕的是,因为彼此这一层看似极其隐蔽的血缘关系,双方似乎都被赋予扮演最亲密角色的权利:哪怕不理解,可因是“亲人”,可以肆意探听,可以强加干涉,可以咄咄逼人,一切炫耀有了理由,一切指责有了立场。

似乎总有人搞混:“亲人”的确是代表“血缘”;

可“亲人”不全代表“亲密”。

4

“人们努力维系亲情,其实真正意义何在?”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小学过年回老家,问出口过一次,答案并不满意。

其实坦白讲,见识过蛮多,关于大家庭,养老如抛球,或一人犯错,亲故而沾包,低调的稍动心机,夸张的高调争夺,因为是“亲人”,却总有“争端”,因为是“亲人”,大多会“容忍”;而近来几年,越发感觉到,亲情这看似不被利益牵扯的关系,却非常轻易就会被利益撕裂毁掉。

它有时看上去坚韧,有时却也无比脆弱。

那时候还小,思想更偏激,先是失望,后来迷茫:甚至有时会错觉,除去最亲近的人,庞大的亲戚团体,其实不如陌生人?——当笑话来说,也算是,多了几分以亲为名的索取,少了几分必须遵循的束缚。

而这一年一度的维系看似很轻易,其实抛去传统走街串巷意义多大?几通电话,几箱礼品,聊聊近况,说说八卦,彼此寒暄,吃个团圆,然后分别。

似乎只认识过年的这一段时间,似乎只属于彼此在这一段时间,然后之间像是最亲近的陌生人。

5

其实近几年来,努力改善偏激。

于是这个问题,也有了新改观。

也许啊,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就不成立——世界上最不需要被问“意义是什么”的,大抵就是爱了吧。

平日里,人人都习惯被占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各种可以带给自己有形的利益身上。钱,权,欲望,满足,成就——我们大多时候,为了自己拼搏,我们大多时候,不顾他人死活。爱情也好,友情也好,这些后天能自主选择的关系,总归或多或少带上一些条件。

可亲情不是。它无法选择,它是注定的。

它也的确没有,如谈几单生意,或进行笔交易,换来的那益处;可恰恰是这种“无益处”,可恰恰是这种“无意义”,那无法否认的一脉相承,那无法逃避的相聚相离,它毫无道理,却理所当然。

——比起那些繁复世界中那些复杂相处,亲人之间的关系相比之下还算单纯,许是罕见的有可能只谈感情的关系。

未必真得无私,未必真得纯洁,因为爱始终和责任相伴,因为爱永远和付出同行;

可哪怕只是想想,真得有一群人,从你出生开始,便站在你身后,年纪各异,观念不同,或一年见一次,或一次只一日,却依旧足以,给予我们归属感,给予我们被爱感,让我们觉得被需要,让我们觉得被关怀。

不必多纠结他们是否抱着恶意,更不必抱怨他们是否值得包容,其实亲人本身的存在,就已经算是一种奇迹,就已经是天赐的福祉。

争吵也好,抗拒也好,反感也好,愤怒也好——总归是要一起吃饭的,总归是要原谅微笑的,总归要在丑陋人性面前,选择后退一步留份包容,是本能罢,一定是的。

毕竟,生而为人,我们真得,太孤独了。

6

这篇关于亲人的文章,因为主题之类太敏感,一直小心翼翼不敢写。犹豫着找了一年机会,终于还是在除夕前夜,了了自己的这份心事。

听大家的很多抱怨,其实却有一种想法,觉得能听到长辈们,各种观点或是指导,其实也不必太抵触。

如那句话所言,“成长为大人的标志之一,就是懂得能责难的人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和苦衷”。既然人生不同,毕竟路径不同,若是太过强求,他们会多支持,或是表达理解,其实不太可能。私以为,若对来自各方的质疑,或是不同想法的碰撞,能抱着一种学习心态,也多少会有所收获的:

无论是夸赞,亦或是责难,其实都有益,能提供给我们一些全新的思考方向,重新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发展原则:哪里有所欠缺,所以需要弥补,哪里经起考验,只需继续坚持。

不必太计较自己是否被唐突,不必太委屈自己价值被否定,不必反唇相讥,实在有失风度;不必故意证明,那也太费心力。

私以为,若是被那些看似无理的话冒犯了,只能说明我们还未真正足够强大,依旧想通过他人眼口来证明自己。

毕竟,你曾流过了多少泪,其实他们都没看到,你骄傲地怎样微笑,他们也都无从知晓。

——你过得好或不好,也只有自己知道。

最后,明天就是除夕啦。

祝大家过年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