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穿上盔甲,再去与生活搏斗吧!
看到《买房》这一集,心里有了比较,觉得活在小城市的自己还是很幸福的,就像活在山坡上的野草,不占有公园的地利和定期的修剪护理,但也分得了该有的雨露和阳光。
这一集里有个姑娘叫闫晶,举婆家、娘家与自己小两口三家之力买了北京59平方米的一居室,花费了350多万。她说,买套房子,就像是给自己的人生穿上沉重的盔甲,虽然会令自己走得更慢更重,但是也让自己的人生有了底气,觉得自己再不是漂着的,不是踏空着的。
这一集里还有一个快当爸爸的温亚龙,他看了快一个多月的房子了,终于遇到了合适的房子,可是却因为与房主2万块钱的分歧而谈崩了,活活的“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例子。几个月后,他的女儿出生了,他继续游走在中介与各大楼盘小区看着房子……他说,房子是刚需;他说,给女儿取了一个名字,叫温暖,是温暖人心的温暖。
这一集里还有一个卖房子的人叫黄昆仑,他卖出去许多的房子,每天每天领着形形色色的人看房子,他的心里也有一个伟大的愿望在嘶吼着:十年,十年后,自己也能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也做一回买房子的人!
世界上的许多动物也有自己的房子,雀鸟、寄居蟹、蜗牛、海螺……人类也为着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忧虑着欢乐着。中国人顶配的幸福应该就是这简单的四个字――安居乐业;而在中国,房子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似乎,每一代人都要和房子较一次劲,或买或修。
我和老曹做下买房的决定,比同龄人稍微要来得晚一些,因为害怕承担压力。但当我们要做第二个孩子的父母时,我们知道,是时候动用一切积蓄去买房了。所幸,现在也觉庆幸下手还不是太迟,不仅解决了女儿读书的问题,也终于在这个城市有了真正的落脚地。无疑,肩上的担子是沉了,但脚下的步子却是更稳了。
我看蔡崇达的《皮囊》,《母亲的房子》一篇令我动容,这个拼死拼活都要修建房子的母亲,像极了我自己的妈。
“母亲还是决定要把房子修建完成,即使她心里清楚,房子将可能在半年或者一年后被拆迁掉。”
“母亲讲过太多次这块地的故事。那年她二十四岁,父亲二十七岁。两个人在媒人的介绍下,各自害羞地瞄了一眼,彼此下半辈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了。父亲的父亲是个田地被政府收回而自暴自弃的浪荡子,因为吸食鸦片,早早地把家庭拖入了困境。十几岁的父亲和他的其他兄弟一样,结婚都得靠自己。当时他没房没钱,第一次约会只是拉着母亲来到这块地,说,我会把这块地买下来,然后盖一座大房子。
母亲相信了。”
“买下这块地是他们结婚三年后的事情。父亲把多年积攒的钱加上母亲稀少的嫁妆凑在一起,终于把地买下。地有了,建房子还要一笔花费。当时还兼职混黑社会的父亲,正处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拍拍胸膛到处找人举债,总算建起了前面那一百多平方米,留下偏房的位置,说以后再修。
父亲不算食言——母亲总三不五时回忆这段故事,这几乎是父亲最辉煌的时刻。
果然,房子建到第四层后,小镇一片哗然。建成的第一天,落成的鞭炮一放,母亲特意扶着父亲到市场里去走一圈。
边走边和周围的人炫耀:“你们等着,再过几年,我和我儿子会把前面的也拆了,围成小庭院,外装修全部弄好,到时候邀请你们来看看。”一旁的父亲也用偏瘫的舌头帮腔:“到时候来看看啊。”
又走了几步路,母亲终于鼓起勇气和我说了另外一个事情:“有个事情我怕你生气,但我很想你能答应我。老家的房子最重要是门口那块奠基的石头,你介意这房子的建造者打的是你父亲的名字吗?”
“事实上,直到母亲坚持要建好这房子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过来,前两次建房子,为的不是她或者我的脸面,而是父亲的脸面——她想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健全和完整。
这是母亲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我的妈嫁到爸爸的家,只一间老土楼,歪歪斜斜地立在自留地旁边,楼上一间是厨房,也是卧室也是客厅,楼下住着一头老牛,我便出生在这间厨房里。后来怀了弟弟,妈又咬紧牙关建了“长三间”,弟弟顺利地出生在新房里,阿公阿婆也从寄居的大伯家老屋里接了回来。再后来,弟弟娶了新媳,要进城里买房,妈拿出了所有积蓄,置了一套115平。现在啊!妈瞅着左邻右舍都盖了钢筋水泥楼房,自家这土房好像被一群高年级男孩包围着欺负的熊孩子,灰头土脸,心里总想着能不能再咬咬牙,再体面一点,再在老家的土里长一幢新的房子来?
我看着妈斑驳的脸,我知道她的心意,可我却不愿意她再去搏斗了,她不是桑地亚哥,她只是我已然衰老的妈妈,我更愿意看着她服老一点,退让一点。
或许,这里的母亲不只是我的妈妈,更像是中国千千万万的父亲母亲的缩影,一套房子是父亲的一份担当,是母亲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是儿女成长的一溜阴凉。也许一套房子也是老百姓顶着过活的心底一口气,是上班族疲于奔命的头上星光,是夫妻更为紧密的甜蜜捆绑。
盔甲哪里会有不沉重的呢?但是为了更有力地和生活搏斗,我们心甘情愿套上这沉重,像老牛拉犁一样,流下滴滴珍贵的汗水,再划出那一荷一荷的田土,只为耕耘和收获。
但是,我也想对妈妈说,就让年轻的儿女们穿上盔甲去搏斗吧,你只安心做我们的退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