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我是怎么玩的
我以前读的书很少,读的话也基本上都是逐字阅读,今年我学习尝试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或者说小技巧,下面交流一下我自己在针对商业类非虚构书时的认知误区、几个快速阅读方法以及我的步骤和实践。
一、关于快速阅读的几个认知误区:
1、快速阅读就是读得快
一直以为快速阅读就是读的快,一年可以“刷”上好几百本,数量是第一位的,管它能不能看懂,能不能学会。这个是从看快速阅读这几个字的第一反应,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真正的快速阅读是:
人们能够以数倍于正常阅读的速度吸收文字,而不丧失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2、要一目十行的完成全书通读并理解
一直以为既然不仅要快还要能懂,那必然要一目十行的COPY,已经不能用阅读来表达这种状态,感觉两只眼睛就是台照相机。
这个倒真的不是不可以,但是不适合大多数人,例如我,所以快速阅读是:
要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3、快速阅读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卓越的训练才能达成
一直以为快速阅读有很多方法论和技巧,这门手艺活是需要积累到一定时间和经验才能量变到质变。
的确掌握快速阅读需要时间,但也并非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见效果,快速阅读可能只要几周的练习,就能大幅度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
4、快速阅读与自己身体条件有关系
一直以为我眼睛不好,能看清字就很不错了,快速阅读就不指望了。
其实眼睛只是一个输入器官,关键还是我们的大脑的阅读理解和相关知识量,因为:
阅读能力跟语言理解相关,而不与视觉能力相关。
二、我所了解到的几个快速阅读方法论
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文章、书籍、课程是教我们如何快速阅读的,下面推荐几本方法论的书:
1、齐藤英治的《王者速读法》
一句话书评:用三十分钟读完一本书。
2、东尼·博赞的《博赞速读术》
一句话书评:用眼球+大脑协作进行快速阅读。
3、胡雅茹的《眼脑直映快读法》
一句话书评: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
4、保罗·席列的《10倍速影像阅读法》和神田昌典的《图解10倍速影像阅读法》
一句话书评:用准备、预习、影像阅读、活化、高速阅读这5个步骤来实现快速阅读。
三、我自己的快速阅读步骤
1、设定一个时间边界
使用计时器或倒计时,确定本次阅读的总时间,建议不少于15分钟也不超过1小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锚定在这段时间里面专注的只做这一件事情。
2、看基本信息
粗看封面和封底;瞄作者简介,他在哪里牛和牛在哪里。
3、详看序言、引言和结尾
这里一般都是这本书比较精华的地方。不是致谢和参考文献内容。
4、细看目录
这是一个关键点,可以用来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大致用什么框架结构。
5、扫读正文内容
每一页都要使用从上往下看的方式快速扫读,在这个过程中留意加粗、标色的文字,以及大小标题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对于感兴趣的地方折角。
6、第一次判定:是否用时太久?
看看自己已经用了多少时间,如果200页的书,自己已经用了25分钟以上,本轮快速阅读失败,原因可能是,要么这么书超出我的理解范围,太多抽象概念;要么这本书太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
7、第二次判定:还记得多少?
合上书,闭眼回想还记得什么,概念或关键词或知识点或印象深刻的收获?写在纸上,如果少于3个,本轮快速阅读失败,原因可能是:
过程中分心或被干扰,重新判断是不是要再刷一遍快速阅读(不专心);
不适合当下的自己,直接放弃;
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如果的确有必要学习,那就改为老老实实逐字阅读学习。
8、挑自己折角的阅读
在剩下的时间里面,用放松的平静的和淡定的阅读,不要为了赶时间多读几页而囫囵吞枣,同时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在书上标记或画思维导图的方式随手做笔记。
9、某次判定失败或预定的时间到
判断是不是继续读,或者再快速阅读读一遍或者就此和这本书说再见了。
四、实践一下
今天晚上设定了半小时来试了一本新书,174页,近10万字的《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结果是第一次判定时,就差不多25分钟,然后合上书,只写下2个半关键点,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客厅太吵闹,并没有完全的专心投入,还有没想到前言就有18页,虽然如此,但是通过这次阅读,觉得这本书虽然标题太俗没有吸引到我,但是里面提到的5个高效策略还是很有点意思的,值得再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