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日记
多亏家里有孩子,这段时间我们才有口罩戴。腊月廿九那天,先是儿子和妻哥的女儿上街时顺带从药店里买回了两包口罩,然后大哥的孙女也给了我一包。都是10片装的一次性普通防护口罩,有蓝色的,有粉色的,还有黑色的。
当把蓝色的戴完换成黑色的的时候,我大致学会戴口罩了,蒙在口鼻上不再憋屈。
疫期日记
尽管从正月初三开始这些天在任何地方看到的人嘴上都捂着一块口罩,但我下楼在我们这个几乎遇不上人的院子里走,还是从不戴:一是认为没必要,二是家里就这点口罩必须省着点不敢几天就用完。现在看来,我的这个想法是对的。要不,这些天院子也出不去。一周前,小区门口设了值班岗哨,不戴口罩的人不让进来。~~不戴口罩不能进门,那出门就得把口罩先戴上。
疫期日记
这么多天爱人单位这个家属院里平日似乎就我一个人不戴口罩,钟南山院士也说在非疫区人少且空旷通风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就这个问题昨天我跟在院子大门口值班的这个单位的工作人员还谈得不愉快。但其实,对于个人防护我还是很谨慎的。只要出门到街上去,必然戴口罩。不只是为了回来时能进门,更主要的是到超市购物我也很紧张。每回进去时要量体温,要登记;里面所有的人都戴着口罩,一个个表情肃穆、神色慌张;广播上还不断地播放着诸如“请您取好菜快速离开”“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之类的吓人的话。这让人感觉就像到了重情疫区、身边都是病毒携带者一样。
疫期日记
三天没到街上去了,家里吃的东西又不多了。于是,尽管已经似乎不爱出门了,但还得出去采买一回。
疫期日记
下午5点过后才出去,因为买东西的地方都不远,并且也是想到这个时候超市里蔬菜区的顾客应该少一些,不会拥挤和排队。
街上和三天前一样,阳光明媚,车辆不多,行人更稀少。走在这样的地方,觉得不仅安全,而且祥和。于是想着多走几步,到那个去年新开张的目前市区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东方丽晶茂”地下的百佳超市去,那里的商品种类应该更齐全。
疫期日记
但是过了秦霸岭再往前5分钟走完南大街到了与东方丽晶茂只隔一条兰州路的时候,还是折返了。因为这时候,看到了前面出门时也顾虑过的跟这家超市最近的市人民医院,想到这医院是市上第一家指定的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医院。尽管截止今天全市发现的2个确诊病例都还不在这里住院,曾经的1个疑似病例也在五十公里外的宁县人民医院,但是尚未认定进入这两个阶段的处于医学观察的病人也许这里住着不少,他们以及与他们有过亲密接触的亲属可能到这家大超市来购过物。并且里面有可能跟那天在圣鼎步行街店里一样会人挤人。所以,还是不去的好。
疫期日记
于是,还是返回就到距家最近的秦霸岭生活市场上买东西算了,这里有两家菜铺子一直开着,都门面大,通风,这些天通常来买菜的人也不多,选菜时可以与其他顾客以及售货老板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就是路口对面的开鸿超市也不去。
疫期日记
从兰州路与南大街、岐黄大道接口处的大十字返回秦霸岭路边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基本都大门紧闭。有一家较大的药店开着。药店门外张贴了很多写着“口罩”字样的纸片。正惊讶这里还有口罩卖,走近才看清楚是“不戴口罩禁止入内”及“请佩戴口罩”的告示。想起媒体也号召戴手套而家里却除了我冬天骑自行车的一双手套以及儿子小时候冬天上学戴的手套外还没有别的手套,遂问了门口等着给进入者量体温的店员他们这里是否有,回答没有。走的时候抬头发现侧门上也正有一张写着手套、消毒液、体温计字样的广告纸,再一看下面还有一行稍小的字:“均已售完”,写在一个括号里面。
疫期日记
再往前走,还有一家门面稍大的水果店也开着。没有顾客,只一位售货员。因只要求戴口罩不拿个手枪一样的东西对着额头测体温,便进去看看。发现有库尔勒香梨,买了8颗,21元多。这店里还有个卖香烟的柜台,摆着很多种好看的香烟盒。想起我一位姓何的同学十天前发一篇朋友圈里说要求都戴口罩以来他也遵守,只是隔一会儿还要从嘴上掀起来抽烟。想来这都戴着口罩抽烟确实不便因而这香烟卖得可能也慢了,便问店员是不是,回答说是的。
疫期日记 返回秦霸岭菜市场,有三家店开着,去那家经常去的店,计划要买的菜都买上了,包括一瓶海天牌红烧酱油。一共花80多元,装了好多个袋子,但只用了店家一个塑料袋,其余的都是我出门时从家里带的以前用过的。虽然目前防控新冠疫情压倒一切,但少用少扔塑料包装袋的习惯我还是坚持着。这些天那些清倒垃圾的环卫工人更不容易,我们普通市民更应该减少排放才对。 疫期日记
拎着两大袋菜蔬回到小区巷子大门值班处,依例登记签字。大前天出门,要求出门、进门都登记,今天出来时没要求。昨天楼长给每家发了张出入证,上面写着“严格实行每户两天出入一人次制度”的字,下午出来时下了楼发现忘带返回取了一回,但这次出入都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