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文化:弱者的正义
日本的鬼文化,很有点意思。
但凡有人类的地方,基本都会有“鬼怪” 之说,但是能像日本这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一种文化,进而深刻的影响了国民性格的,还真是屈指可数。
日本人讲鬼故事叫做“怪谈”,传说,在孟兰盆节的夜晚,点上一百根蜡烛,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轮流讲鬼故事,每讲一个就吹灭一颗蜡烛,等到100根蜡烛都吹灭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百鬼夜行”。(感觉跟笔仙略像,只不过这个是看到鬼来回溜达,那个是跟鬼互动)
日本的鬼,说是一种文化,其实还是因为它最真实的反映了人们当时的无助,看看地图就能知道,日本的国土除了少量平原,大部分都是丘陵和山地,这基本就决定了老百姓无法在封建社会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不是被山就是被海包围,再加上大大小小的火山,时常出现的地震,让日本人本身就很缺乏安全感; 多次大规模战乱,恶劣的生存环境,盗匪和浪人的不断出现,让人口流失,尤其是女人和小孩子的失踪变得更为平常,日本人经常把鬼的出现归结成死者的怨念,其实是编鬼故事的人的怨念。
比如,“百鬼夜行”中的“高女”,是因为自己长得太丑,嫁不出去,所以死后幻化成恶鬼,专门嫉妒那些长得漂亮嫁得好的女子;“无首”,英俊的少年在活着的时候被人冤枉斩首,或是在打仗的时候被砍掉头,死后化作厉鬼,最喜用自己的头发勒死行人;“丑时之女”,因为失身了被人抛弃,因此死后化作幽灵,经常着鲜艳的红衣,充满妒火和怨恨。
还有很多鬼的产生,是因为人类本身对某种动物的厌弃。
比如,百鬼中的“鼬” ,其实就是黄鼠狼,本身没什么邪气,人们出于对它们的厌恶,将其归到了鬼一类,黄鼠狼也实在是冤枉,在所有文化中,基本都没有被吹捧和保护过,不是被当成鬼(还是弱的要死的那种),就是被弄成反面典型,实在可悲。
也有一些完全没有依据,比如,“大嘴”,躲在门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吞下人类后马上就消失;“片轮车”,一个唱歌的女鬼坐在独轮车上,雨夜就会出现,谁家的孩子听到了这种歌声,就会被捉走。(个人感觉,这其实是为小孩子的丢失找一个借口而已,毕竟怎么都是找不回来了,与其承认是由于家长的疏忽造成了孩子的丢失,不如直接归罪于虚幻的鬼怪)
其实,无论是何种文化,迷信和鬼神之说占了他们主流的时候,都说明社会在动荡,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而且有很多的无奈无处诉说,很多的愤恨无处发泄,(比如,日本鬼文化真正成型,是在长达700年的战乱时期)因此,怪谈很多时候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编造和传播开来的,弱者在现实中无法通过正常手段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或是美好的愿望难以实现,或是看到了邪恶的事物却无能为力的时候,就只能以这种形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并展望美好的明天。(宗教,乃至邪教的传播也是如此,只不过一个引导人向善,另一个引导人跟社会主流对着干罢了)
《四谷怪谈》中,女鬼阿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主家衰落后,武士伊右卫门生活变得潦倒,为了养活他,妻子阿岩更是被迫卖身。但是伊右卫门为了钱和地位,决意要与另一富家女结婚,在富家女的指使下,悄悄的将阿岩喝的感冒药换成了毁容的毒药,阿岩知道实情后心性大变,身着白衣、披头散发在城下町到处疯跑。后伊右卫门又将其杀死,并把尸体钉在木门上沉入河中。死后,阿岩化成了厉鬼,对伊右卫门和富家女死缠不休,最终,阿岩借伊右卫门之手,将伊右卫门的母亲及富家女家族18口人尽数斩杀,伊右卫门也被人斩首。
日本的女人没有社会地位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在古时候,女人只能算是男人的附属物,有的更是连可供买卖的货物都不如,男的在外面花天酒地,女的在家里独守空房,有的时候跟邻居说话都会被认为是“不贞”而被休掉,甚至是被斩杀,面对着如此残酷的社会现实,处于弱势的女人想要争取到自己的幸福基本就是痴人说梦,因此,也只有通过“死后附体”这些事情来表现自己的不满了,与此同时,无论世道乱到何种地步,社会大众都是有一个基本的道德底线的,只不过社会稳定时,这个底线会更高,社会混乱了,这个底线会变低,就像这个故事,编故事的人不可能是当事人,只能是社会大众,这就说明,人们对于非正义或是违背底线的人,还是会嗤之以鼻的,只不过没有正常的宣泄口,使得人们只能通过编故事来相互安慰,“老天爷开眼啦!善有善报,而有恶报!”,也只能通过故事来相互警醒,“别做太过火的事啊!不然会被鬼搞掉全家!”
由此可见,怪谈,就是弱势群体对正义的诉求。
近期又在说打击邪教,在我看来,与其废那么大心力去做这些,不如好好想想,为什么会产生,又为何会传播的如此之广,也许有一天,所有人都真正明白,所谓的宗教,所谓的神鬼,其实都是我们对于现实不满和无力而编造出来的事物,是一种简单的精神寄托,我们才能坦然面对自己,坦然面对人生。
PS:《怪Ayakashi》和《怪化猫》都很不错,不是很恐怖,挖的也够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