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面面观

网文读后感(一)—— 策行三国

2019-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Amos_W

作品介绍

作者:庄不周

类型:历史

字数:387.43万

我是个历史迷,更是三国迷。前阵子看了一本《桓侯再生》觉得挺有意思的,于是在起点上看了下三国排行榜随便就跳了这本《策行三国》。开头是传统的魂穿,普通人穿越到了孙策的身体内,时间是刚认识周瑜那会儿,还没有出仕。三言两语征服了周瑜后就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了。现在更新到了定五州,朝廷求亲那里,所以我也就讲讲对这之前内容的看法。

1. 遣词造句和对文字的驾驭

★★★☆☆ 三星

查了下作者老庄已经写了几本历史类的小说了,语言平实干练,特别是人物对话看得出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在用语上基本符合时代特征,并不会时不时地蹦出一个现代词汇让人出戏。

但是问题也不是没有,例如一句“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不断出现,不论什么人都喜欢念叨几句。但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和行事方法,这样的强行同步确实感觉有些刻意。

2. 剧情发展的内在逻辑

★★★☆☆ 三星

故事的设定是一个现代的普通人魂穿成为了汉末未出仕的孙策,并且走上了争霸天下的道路。在此类故事中,对一个势力来说最重要的四个方面就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其中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行军打仗往往是故事的高潮,期间的场面和智谋都可以成为一本书的看点。经济则是潜移默化的变化,况且汉末还是以礼治国、敬鬼神的时代。假如作者希望通过主角调整经济形态,就需要对社会形态动刀,解决商人地位低和经济无法流通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故事中对经济的调整可圈可点,通过官办的南阳铁官发展科技,尊重知识和匠人的这条线也中规中矩,当然遇到的阻力其实远远不足。但是对政治和军事这条线的描述却乏善可陈,军事太过于儿戏,敌人愚蠢透顶错误不断,孙将军用兵如神永远势如破竹。连12人打败2000骑兵的戏码都出来了,看得我连翻白眼。一度让我联想到电视剧里的抗日片,基本上孙军就相当于八路军,而对手就相当于日军和国军,存在的价值就是衬托主角的英明神武。

在政治上的操作也有些似是而非,作者应该是觉得东汉末年民不聊生的一大原因就是土地兼并。而解决方法就是将这些士族门阀与土地的联系剪断,促使他们发展工商业。且不说当时是否具备了大规模发展工商业的基础,土地剥夺后给黄巾军和流民屯田采用的什么土地政策书也中并没有涉及,到底是国有、民有、还是集体制。而事实上历史中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原因并不是土地兼并。从秦以来每个朝代都在打击土地兼并,但人民的日子过的都不怎样;唯一不禁土地兼并的宋早期,却是百姓日子过的最好的时代。黄巾起义的直接原因是瘟疫,一年12次瘟疫,黄巾就借着治病的名号发展壮大。

更进一步的说,中国古代王朝往复更替的主要原因在于专制帝国的局限性,皇族唯一的心愿是保住家天下的政权,而不是国家本身;士人集团的最大使命是传承文化和礼仪,而不是为民请命。高层的共识是愚民而非富民,权利和富庶是权贵的特权,人民只是户口。所有政策的制定包括税收,其目的都是稳定和剥削。普通百姓是不值一提的,没有低保却有人头税。对过不下去日子的百姓政府没有义务,地方政府最大的意义和政绩是收税。不论是黄老学说、商鞅变法、法家儒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保持税收,只不过手段不同而已。故事里讲的清楚,大将军何进召董卓、杀宦官是因为袁绍进言,袁绍是为了让他们老袁家坐天下,老刘家则拼了命的想要保住自己的政权地位。一切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一家一姓,小到一个庄园,大到一个帝国,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自己的家族,而不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才是封建王朝反复更迭的主因。

3. 人物塑造和动态变化

★★☆☆☆ 二星

要说该书有什么不足,我认为最大的不足就在于人物的塑造。

首先是主角。主角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排除立刻适应穿越者身份这个穿越小说都刻意忽略的漏洞,作者其实也并没有理顺主角孙策拥有的优势和缺点。主角最显而易见的优势自然是对历史原来面貌的掌握,所以他可以提前知道历史人物的优缺点,虽然记忆好到令人咋舌。其次是超出古人的见识,例如文中提到的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见解和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等,但这一点展现的不多。除了这两点外,主角事实上并不具备其他明显的优势。像成熟的政治智慧、犀利的言语辩才、百战不殆的军事才能等能力其实都是作者给他额外送他的。那这些能力本来属于谁呢?曹操。

众所周知,三国时代群雄辈出、星光璀璨。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大多数人的研究是非常细致的。例如许攸多智却贪财、刘备坚韧却敏感、郭嘉多智近妖却英年早逝,甚至一些正史中少有记载的人物作者也进行了合理的发展,例如袁谭和虞翻。也有些人物却进行了较大的改变,其中最大的就是之前提到的曹操,还有关羽和陈群。曹操作为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作者可以将他的帐下谋臣和百万黄巾拿走,但他本身的政军才华和豁达性格却是不好否认的。不然曹操也就不再是曹操了。而关羽的天真和自负也是在蜀汉后期慢慢被惯出来的毛病,而不是一开始就这个样子。陈群的正气凛然倒是真的,但也并不是如书中所说的固执道德君子,恰恰相反,他的九品中正制在最初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权变之法,可以梳理混乱的人事管理制度,笼络和发现人才。但任何制度30年不变就一定会不合时宜,毕竟陈群也管不到身后事。最后再加一个孙策的父亲孙坚,作为长沙太守和当时堪比吕布的绝世猛将,其实是有勇有谋也并不迂腐的一个豪杰。小说中对他的处理显然也太过低估了。

不过话说回来,作者当然有权对他笔下的人物进行调整,就像《三国演义》极力美化刘备和诸葛亮,黑化曹操。但是过犹不及,曹操假如只剩下了“好人妻”的特点,汉末群雄的舞台又怎么会有他的一席之地呢。

三国时代人物繁多,而且又是读者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孙策如何能够作为一个未知因素,影响和改变所有人的命运,并与他们进行互动,本来就应该是这本书最大的看点之一。也极难处理,毕竟虚构百来人的命运并不容易。

所以二星的人物评价不是针对被改变命运的汉末群雄,而是主角孙策。作者并没有合理的安排主角的未知能力来源,而是剧情需要的凭空而生。更不合理的是在短短2、3年,20出头的孙策就能一统五州,这个年龄和时间发展是非常不合常理的。当然这个问题是网文的通病,而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也是网文质量的试金石。不过很遗憾,老庄这里处理的并不好。

4. 细节的周全和恰当

★★★☆☆ 三星

历史类小说的细节是最容易也是最难的。容易是因为不像科幻类的小说,针对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改变需要作者进行合理的推理和猜测。所有的细节都可以在文献里面找到端倪,只要肯下苦功,大可以构建一个让人信服的属于孙将军的东汉末年。

好的地方在于作者对出场人物的家族结构、性格特点等下了很大的功夫,让我们读者体会到了汉末家族势力的庞大和士族门阀对政局的影响力。以及对各个家族中成员分属不同阵营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描述,既有像荀家那样四面押宝的情况,也有君子不仕二主的传统文化影响。就像历史中诸葛兄弟分属两个阵营那样。

但是对于汉末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等细节,作者的考证却不够深入。除了基本没有提到祭祀鬼神等的文化影响,也对当时的士农工商等阶级区分不够重视。就以打车这件事情为例,按照故事里的发展,当南阳研发出了四轮马车后,在荆州和长安到处都有赶着车的的士司机。但事实上,出行方式是阶级身份的重要象征,是以礼治国的组成部分。平民百姓不仅不能坐车,甚至连走路的方式、速度也都有详细的规定。从汉景帝开始,汉朝有着详细而复杂的乘车制度。而商人的地位尤其底下,他们也仅能乘坐牛车。与小说中的遍地牛车不同,牛车在当时是用来拉货的,乘坐牛车也意味着地位极其低下。直到魏晋之后牛车才渐渐通过田园学派流行起来。所以关于出租车的描绘,不仅在长安荀彧打车回家全无可能,作为士子一定有自己的车驾;到了南阳坐牛车就更没有可能了,就好比印度的婆罗门和贱民共坐一车。

在细节的选择上,作者肯定有所取舍。细节的作用除了丰富情节外,也是为了中心思想服务。但作为一本历史类小说,有关史实的细节却更需要慎重,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有所得的最佳方式。

5. 核心立意与读者收获

★★★★☆ 四星

本书在情节设置上很是有几个闪光点,例如通过发掘古文字对经史子集的修正甚至革命,以及提出了土地兼并这一导致民不聊生的原因所在。不论这些论点的正确性如何,但起码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引发了许多思考。然后我又去阅读了一些参考书,例如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吕思勉的《三国史话》和钱穆的《中国政治历史得失》。

关于土地兼并的起因后果,则重读了张五常的《佃农理论》然后从知网下了几篇历史土地政策的论文。而这一切,都是拜这本网文所赐,在阅读中的疑问导致了我去思考、去寻找。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它能够为读者带来价值。

不过小说还没有结束,而历史类的小说很喜欢以统一天下作为结局,然后在后记或者大结局中占领日本、和罗马打上一场,千篇一律的很。但其实这样的话什么都不会有所改变,王朝还是更迭,读者们也就是图个乐子。希望这一本能够有一些不一样的结局走向带给我们惊喜。

最后还有一个加分项,那就是作者本人,是一位极其勤奋的文字工作者。每天更新1-3章,笔耕不辍,我都感动了。特别是当我同时在看z大的书。

总结

★★★☆☆ 三星

种马情节:7个老婆,不过有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篇幅不多,也属正常。

开挂程度:主角能力大幅提升,战争与政治斗争太过轻松,不过无超自然物品出现。

综合来说,总体三星,可以看。但是离精品还有不小的差距,当然这个差距指的不仅仅是在网文范畴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