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盘点」涨知识!竟然还有这些有趣又实用的“养生对联”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春节、有元宵节、有清明节、有端午节和中秋节……其中最盛大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
不知道何时起,中国人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很多过年的习俗都不再那么神圣,能被留下的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的一顿年夜饭了,无论过年的习俗被人淡忘了多少,但是能最大程度的烘托过年气氛的莫过于贴春联了!
春联的起源想必大家都已经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今天要为大家介绍有关养生的那些既有趣又实用的“养生对联”。
这些对联不难理解,但是不小小看它,往往几句简单合辙押韵的对联都蕴含着有关人们强身健体的大道理!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对联艺术中,不乏赞咏养生之道的佳对妙联。不但寓意深刻,富于哲理,而且胜似良方妙药,读起来颇有情趣。
贪嗔痴,即君子三戒;定戒慧,通圣经五言。
这是清代名士张仲甫写的一副养生妙联。此联把儒家的入世与佛教的出世兼收并蓄,合二为一。意思是说,佛教上说的贪婪、嗔恨、愚痴,这三者和《论语》上说的“君子有三戒”是一样的,务必戒除。佛家所讲的禅定、守戒、得智慧,跟儒家所讲的“定、静、安、虑、得”这“五言”是相通的。做到这些,无疑有益于身心健康。
静亦静,动亦静,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这幅对联为清人翟公栾自题,谈的是动静皆宜、宠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常搅心伤神、易动肝火之人是很好的告诫。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这副对联,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吃清淡饭菜,饮天然水,能使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这副对联与今日一味追求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的人,是个明显的对比,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健身益寿之良方。
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分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
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吃忧穿,只讲个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宽心。
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耘舫题的这副笑佛联借弥勒佛之口,劝诫世人乐观豁达,道出了佛家安贫乐道、守虚致静的养生哲学,颇值得品味。
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这幅对联为清代乾隆进士顾光旭所作,强调了“为善乐”和“读书香”乃是养生的法宝。“君子莫大于与人为善”。这是中国人恪守的古老训示,是种积淀于中华文化的道传精神,是与人友爱相处的基本体现。如此可以消除自己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健康长寿。读书令人忘掉了悲观、忧愁和烦恼,变得乐观、开朗和豁达,心胸开阔,对疾病起到良好的抵抗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侵袭。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郑成功题的自勉联以“寡欲养心,读书至乐”阐明养生之道理。一般人只知道读书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增长智慧与才干,殊不知读书是脑子的运动场。脑子越用越灵活,读书可推迟大脑衰老,利于身心,健康延年。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成怯病方。
这是清代洋务派首领,两广总督张之洞撰写的一副养生对联,此联强调了养生应该“无求”和“不饱”。“无求”并非“无为”,而是知足无求。为人当“知足无求”,这样就不会需求过度而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贪求而招来身心俱损。“不饱”是指饮食要有节制,食不过饱。节制饮食能有效阻止细胞膜退化,促进人体内环境均衡稳定,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杯自害身。
酒能养生,亦能伤心,关键在于一个度的问题。适量的饮一些酒,对身体不仅无害,而且有益,但饮酒过量,特别是醉酒,就对身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闲敲棋子心情乐,闷拨瑶琴兴趣赊。
养生的关键,在于人的心情是否舒畅,一个人如果长期心情压抑,哪怕摆在面前的是“瑶琴”,也会兴趣全无,而缺少业余生活的人,又何谈养生之道呢?那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登峦未觉疾,泛水便忘忧。
这幅对联阐明了养生的真谛在于运动,而登山游水则是最好的运动方式了,纵情于山水之间,难道不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吗
欲除烦恼须无我;想求康乐莫贪心。
除去私欲终身乐;洗去杂念浑身轻。
消忧去虑心常健;寡欲无私心自安。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最上面这副对联出自《方本忠林野书画》,从哲理角度来说:“我”分为“本我”和“无我”,本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私欲,不满足;“无我”就是心中除去琐碎杂念,清除部分欲望,学会知足,学会“清心寡欲”才能让人由内而外的康乐!
其他对联亦是如此。
疾病常因烟酒起;烦恼多从欲火生。
这和现代社会比较接轨,研究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其实可以理智对待,因为酒精是发酵产品,少量饮酒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但是过量酗酒肯定会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抽烟也一样,相比之下,抽烟对身体而言,貌似没有任何益处!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时在堂屋中书写,莫以为这是一代名士穷困潦倒时在聊以自慰,其实,这是郑板桥学识渊博、深知粗茶淡饭有益老人康寿的道理而用以自勉。
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
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清代名士翟公栾曾自撰楹联:对那些好逸恶劳或者动静偏颇之人,那些斤斤计较争权夺利之徒,翟公的这幅名联应该是他们自新的灵丹妙药。
种柳观生意,栽松养太和。
我国近代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一生对松树情有独钟,早年和晚年书写的楹联、中堂条幅中对松树的赞美举不胜举。垂暮之年,老人在其厅堂中悬挂了一幅自己早年的墨宝。
太和是指自然界及人体内阴阳二气相互变化、推移的过程和矛盾、统一的状态。“种柳、栽松”,“观生意、养太和”,不难看出,壮士暮年是何等酷爱生活、勤于劳作、热爱生命、注重养生。
最后再为大家集中归纳几幅其他优秀的养生对联:
和调气血除隐患;雅益身心壮精神
五脏肺腑皆调和;四季体健雅趣多
和气开心增福寿;雅思美德配乾坤
怡养心神雍和气;寿蔽天地趣雅兴
和和睦睦肝脾肺腹顺;雅雅儒儒气血筋骨通
和气生财凴望闻问切;雅俗共尝调气血经脉
容五千年百草精华,和合迩在;纳三万里一尊盛誉,雅迓惟今
马上就要过年,赶紧收集起来,可以找位熟懂书法的老先生书写几副赠与亲朋好友,既不失风度,又彰显气质,最终要的是能够代表自己的祝福诚意,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