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从四五岁算起,两年幼儿园、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四年大学,还有的要加上三年研究生。20年左右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正应了老夫子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上学时候从未把学习当回事,认为在学校就是学习,认为手上有本书就是学习。认为期末看着伤痕累累的旧书本,又练就一门武功秘籍。认为年级搞了一阶,学习的段位就随之高了一层。好像事实并非这样。
在学校学习是学生们的本职工作,这和古时考学才一样,金榜题名则飞黄腾达,名落孙山连个种地都不会。所以那时候上学是要有些家底的,看书写字请私塾是要钱的,万一没考中还要养活你这个整天只会之乎者也的闲人。现在条件好了,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学习廉价了,普世了。可学习却不简单了。
前两天看冯唐散文, 讲到他在协和医大演讲时对学弟学妹们说:所有学过的知识,哪怕基本都忘记了,如果需要,我们知道去哪里找。因为我们学过,我们知道这些知识的存在,我们不容易狭隘,不狭隘往往意味着不傻逼。现在确实会觉得之前学的高深莫测的数理化无处安置,学的专业知识如不从事本专业,好似毫无用处。我更愿意按照冯唐的理解去解释那些学习过的现在是“毫无用处”的知识,最起码对这个世界有了多一点的了解,对自我的渺小又多了些有力的佐证。
离开学校的学习变得零碎,尤其现在移动互联网是如此发达,每天对着小小的频幕即可了解世界大事。我在微信公众号上订阅了近百个公众号,每天阅读用以了解我想知道的行业资讯,加之微博、今日头条、即可等等可以了解到方方面面讯息以及各媒体的态度。像是看报纸或者杂志期刊,零碎的,多面的,碎块拼接的。正如今天看到的和菜头写的《云腿月饼》,还是他依旧的写作风格,很喜欢他能将实物写的立体,润滑,有腔调。这也是我一直看他文章的原因。还有一篇罗胖推荐的关于中美国际关系的文章,本来国际关系是复杂,严肃非常沉闷的话题,作者却绘声绘色讲述着他的见解,还不忘了调侃美国。诸如此类的移动终端阅读更加方便、廉价的丰富着读者的认知。对社会对一点的认知总归是好的,死亡是很孤单的事情,在读冯唐的《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之前,我能想到的死法就是意外死亡,身患重病,跳楼,割脉之类的自杀,他却炫耀般的讲述他称赞的十余种死法,蹦极的时候安全保障出了问题,死在爱人的温柔乡等等。看一个对死亡都有着诸般想法的人,他对这个世界会有自己的一体认知。如果有一天我能想到一百种死法然后去谨慎斟酌其一选择,也是顶好的乐事。
除了读书看报之外,最好还能有对自己专业知识领域的深度学习。这是让自己升级的有效途径。毕竟每天活着是需要消费社会资源的,茶叶、香烟、汽车、房子都是需要花钱购买的,有足够多的钱就可以向非足够好的资源,动辄百万的豪车和十余万的代步车不是一个级别,马尔代夫的阳光和秦淮河畔的阳光晒在身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首富在退休之后和普通职工退休后,除了对商业之外的世界认知也是不同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去认知事物,认知世界是需要有金钱的前提的,而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金钱回报。金钱可以富裕生活,会让人快乐。同样,这学习也是极其坚信的,不如看小说来的精彩,不如看历史来得痛快。有的只是枯燥乏味和令人发指。坚持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坚持一天不看小说,一天不打游戏可以。如果这个时间很长,长到自己都不知道节点在哪里真是挺痛苦。
正如上学时天天喊唱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重点在“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