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

周辛:不为人知的爱国教育家

2017-06-12  本文已影响104人  名曰骏也

“社会教育”“中小学教育”“民众教育与国民教育”“乡村教育”“比较教育”……周商克用了大约三年时间将目前能找到的父亲生前的文章编纂成册,135 篇,这是现在发现的发表在过去报刊上的文章数目,“父亲写过的文章不止这些”周商克有些遗憾,“有些父亲提到过的文章现在已经找不了。”

2016 年 5 月 3 日,周商克收到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送来的刚印好的 《周辛教育文集》。这一天是周商克先生 82 周岁生日,耗费了他三年心血的 《周辛教育文集》 如愿出版,成了他最好的生日礼物。

三年前,安徽师范大学召开档案工作会议,动员曾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老教师周商克将自己的资料交由师大档案馆收藏。那时周商克向师大档案馆建议,相比起自己,师大档案馆应该侧重搜集曾在安徽师范大学前身工作十几年的他的父亲周辛的资料。“父亲周辛是位有影响的教育家,曾在教育界兢兢业业工作一生,他的事迹今天的人们鲜为人知”。

“我在父亲的遗物里找到一本笔记本,这个笔记本中有好几页是父亲在肃反运动中向党组织交代自己历史写的自传。我现在对父亲历史的了解,最主要的根据就是他的这个自传。”根据这个自传,周商克着手撰写了一篇介绍周辛的文章 《杰出的爱国教育家周辛》,这篇文章发表在 2013年12月 《苏州大学报》 和 《苏大校友》上。苏州大学博物馆还设立了周辛展柜。

由于幼时家中经济困难,周辛(原名周廷珍,号葆懦)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1911 年 7 月,周辛受到黄花岗革命事件影响,感到做商店学徒没有发展前途,即回家与母亲商量,向亲戚陆老太太借款,考入了嘉兴府中学堂学习。次年转入湖州中学,因学习成绩优异免去全部学费和一部分膳费。1915年,在临淮关火车站工作了半年的周辛无法忍受贪污腐化的环境,决心投考北大,虽成功录取,却再次因为经济困难,重新报考了免缴学膳费的南京高等师范。

1917年夏,周辛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留在南京高等师范附中(即东南大学附中前身)任教员。1923 年,工作六年的周辛由学校推荐去南洋工作,先后在爪哇、苏门答腊、泗水担任中华学校校长。1931年7月,周辛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班学成归国,曾先后在上海的国立暨南大学、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等高校担任教授,在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江西国立中正大学担任教授、社会教育系主任。解放后担任江苏教育学院副主任委员、教导主任及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副主任委员、教务长,并担任苏南高教联秘书长。这一期间,《苏南日报》 对他有许多报道。周辛积极响应解放初期党的系列政策,号召教育界人士支持政府土地改革、购买国债、抗美援朝等各项运动,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1951年9月,周辛调到华东教育部担任高教处处长。1952年10月,周辛调到安徽大学(后更名安徽师范学院,即安徽师范大学在1954年—1960年时期的名称),担任专科部主任。1958 年周辛调合肥师范学院任教育系主任、教育学科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校党委委员,担任安徽省教育学会副主席、安徽省心理学会主席。

将一生献给讲台,周辛的教育经历十分丰富,而他能被称为“伟大的爱国教育家”,其理由不只是这一份光鲜的履历。周辛先后从事过中等教育、华侨教育、高等教育、民众教育和乡村教育,而作为“教育救国”的代表人物之一,周辛的主要贡献在于创办和领导乡村教育实验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80%以上,广大农村缺少学校和教育,劳动人民基本上都是文盲。要提高国民的教育,首先要从农村开始,使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接受教育,才能进一步开展中国的全民教育。周辛注意到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当时代的大轮不断地向前转动着,不健全的教育不足以应付新社会,局部的文化不足以促进民族的强盛。教育必须普及,教育必须大众化。

周辛舍弃了著名大学的高薪聘请,告别了大都市的优越生活,脱去西装皮鞋,提出了“知识界下乡去!”的口号。在他看来,当时教育者的第一步工作应是“唤起民众”,办普及的教育,教育要普及到占全国群众人数 80%的农民群众中去。周辛认为教育不能与生活相分离。离开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没有了生活,更无需教育。群众不能活命,就是教育失掉效用之故,教育所以没有效用,就是过去学制离开了实际生活之故。

1933年,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筹备,周辛创办广州龙眼洞乡村教育实验区的草案几经完善,终于被国立中山大学确定下来,他又和当地政府商榷,创办了龙眼洞乡村教育实验区。解决女子教育问题、发起清洁运动、推行扫除文盲教育、开展舞狮和游泳两种体育课、重视种牛痘注射防疫针,周辛在龙眼洞的乡村教育实验颇具规模。

除了亲自领导的龙眼洞乡村教育实验区,周辛还应著名教育家梁漱溟邀请,被聘请为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导师。抗日战争胜利后,周辛接受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童润之院长邀请,重新回到无锡,担任教育学院研究部主任、社会教育系主任、教授。他一面教学一面领导实验民众学校及民众教育实验区,积极开展民众教育工作。在此期间,周辛亲自制定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基本教育实验区工作规划和详尽的实施计划及教学大纲,成就斐然。

《基础教育》杂志的编辑曾在编者按语中盛赞周辛是一位“实干的教育家”。周辛的学生胡炳生教授曾这样回忆他:“周老个头不高,但精神抖擞,每次上课,他都西装领带,着装清爽整洁。他说,作为一个老师,上课绝对不能迟到;着装整洁,也是必须的。因为这是对听课者——同学们的尊重。你们毕业后做教师,也应如此。他的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做教师(包括退休后的返聘)几近50年,但凡上课,我总是提前到达教室门口,从未迟到过。并且注意衣着整洁,鞋面子擦干净。虽然我平时是很不讲究穿戴的。但想到周老当年的教诲,在上课前,一定要收拾干净。”

周辛在安徽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前身)时每天清晨都要在五四堂前的网球场上打太极拳。学生们很是羡慕,便提出想向他学习太极拳的不情之请,周辛爽快地答应了。但他告诉学生:“每做一事,都要能够善始善终。跟我学习太极拳,没问题,但是一定要坚持学到底,每天都得起早,一天不拉。”

坚持是周辛对学生的要求,亦是他自身的行为准则。10所高校任职,50年执教生涯,一百多篇教育学术论文,周辛将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故迹不再,功绩长存。从不为人知到百万字文集出版,教育家周辛一直在那,如同没入历史沙海的金子,总有一天会被人们挖掘出闪光点,照亮当下。

周辛

图|周商克 提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