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生成长力成长励志生活、文字

幸福在哪里,我来告诉你

2019-01-25  本文已影响3人  颜如玉的进阶之路

1

最近,我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毕业多年来,大家都在不同领域有所成就。

恰逢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大家凭借多年的学习和工作,在事业和财富方面都有所收获。

有的人成为企业高管,有的人成为政府高官、有的人成为大学教授,有的人创业年入百万。尽管大家有房有车,物质生活方面颇为优渥。但生活中总有些不如意的地方。

image

“我忙得都没有时间休息,而且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从前了,感觉越来越累。”

“公司要求销售额每年的都要增长,现在的市场环境不如从前了,怎么能持续增长啊?压力太大,我经常失眠。”

“创业是个坑,这两年环境不好,压力越来越大了。”

“事业、家庭、孩子我觉得都还行,但心里总有点郁闷。多年干着同样的工作,我感到厌烦了?我真羡慕那些可以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除了事业上的问题,还有情感问题、健康问题等等。十几位事业有成的成年人,居然没有一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活得的很幸福。

2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带领过不少工作坊,举办过多次分享会,参与者以企业家、白领、专业人士为主,也有一些大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都不错,但大部分在上课前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或者不够幸福。原因很多,如经济压力、工作压力、情感问题、亲子问题、自我迷失、健康问题等等都会困扰着他们的内心。

image image

曾经,我们深信“知识改变命运”,认为多读书,获得更高的学历,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为什么尽管知识帮助很多人创造了财富和名利,却并没有让他们获得幸福?

什么是幸福?字典中幸福的定义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并希望保持现有状态的稳定心情。”

知识是逻辑思维,财富是物质,它们与头脑思维连接,可以是用来创造幸福的基础,却绝对不是幸福的目标,因为它们没有与心连接。

幸福是内心的满足,需要用心感受。

同心连接的,是你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还有你的直觉、灵感与创意。而在现代的教育与价值观中,恰恰偏重头脑逻辑思维的训练,而缺乏与心连接的培养。

缺乏了与心的连接,无论你累积多少财富,拥有多少知识与才能,拥有多少其他人的赞美和敬仰,最终都会因为缺乏内心的满足而感到不幸福。

3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多年来我尝试过各种方法。小时候在传统节日里跟着长辈们去祭祖和祈福;大学本科时辅修过心理学;刚刚工作时,阅读各类个人励志书籍、研究成功学;工作几年后开始主动寻访大师级的老师们,学习国学、瑜伽、道家养生、禅修、正念,还有各式各样的身心灵提升与幸福课程。

在上课期间或身处顺境的时候,我会短暂地感觉到幸福,可当生活进展不理想,又容易掉回到不满足、不幸福的状态中。为什么我一直在追求幸福,却一直未能完全满足?

image image

有一天,突然我醒悟了:如果我们一直在寻找幸福,深入觉察潜意识是对于幸福有匮乏感。正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不幸福或者不够幸福,所以才要不断从外界寻找和获得。

我们认为自身不够完美,生活不够完美,需要外在的东西来填补:知识、学历、财富、情感、家庭、健康等等。然而,越是追求填补,需要的越多:更多的知识、更聪明的头脑、更高的学历、更体贴的爱人、更和睦的家庭、更健康的身体、更能够实现梦想的事业……越要填补,缺口越大,需求越来越复杂,永无休止地追求,幸福永远只能在明天。

不是为了追求幸福才去创造财富,而是带着幸福去创造财富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孩子身上我总能体会到那种纯真无邪的幸福。每当我和她们全身心待在一起的时候,时常被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所感染。

image

孩子不会因过去而纠结,也不会为未来担忧。他们更多的是在纯粹地感受当下,随心所欲地在此时此刻尽情地探索、创造与体验。对他们来说,面前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是新鲜好玩的,而且想要体验什么就马上行动:想吃的东西马上就伸手抓到嘴里、想玩的就拿来玩、想看就走近探头去看、想亲你就亲你、想走开就走开,没有任何限制。我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

我们曾经也是无忧无虑的孩子。后来我们慢慢长大,开始对事物有了是非对错、喜好厌恶,开始对他人、对自己加以评判,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够好,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

如果认为自己不有幸福,而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才会变得幸福,就很容易陷入另外一个追求的陷阱。

4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村上春树

当我们认同自己原本就很幸福的时候,不必刻意培养,我们自然就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自然学会感恩、接纳自己、理解别人。

THE END

当幸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时时刻刻保持幸福。 imag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