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事
儿童时期的分数始终是班里前三,也算是个学霸,后来落到打狼亚军的田地,天知道为什么这样。再次把书翻阅的时候,我已经快20岁了。但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看书,且再也没有丢下这件事。随着时间基数增长,也有了些粗浅的理解和经验。
一、时间
白天要工作,所以一般选择晚上看书,恰好夜晚寂静,能集中心思。写作亦如此。曾经的一次假期,四分之一的日子是黑白颠倒,通宵写作,日出睡觉。个人在夜晚迸发的能量比白天爆炸。碎片时间一般不看书,尤其是富有哲学性的书,效率不高;到了夜晚,时间就是整整一大块,可以充分利用。
拍摄于苏州.山塘二、心境
看书时的心境应当是平和的、没有杂念的。大脑过于兴奋时,思维被情绪占据,总是心不在焉;累了也不行,身体会本能的抗拒;一旦抗拒,强求自己,看书就不舒服了。看书这件事应当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对我来说,咖啡是个好东西,它会带来一种亢奋,使思维变得活跃,并且还能保持专注。抽烟的问题回避,我有这个癖好,但不提倡。
拍摄于杭州.西湖三、环境
喧闹的环境难以集中精神去专心做一件事,特别是看书,它不是走马观花的事情,需要以认真的态度看待,否则无益。所以要选择一个安静的、能够专注的地方。
拍摄于齐齐哈尔市四、光照
(光照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但环境是抽象的,光照更具体;刚刚是听觉的环境,现在是视觉,所以把它拿出来单列一项)
从前忽略了这个问题,但最近眼睛不舒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白天的光照自然、明亮,看书也舒服,但工作因素不允许,所以往往到晚上看书。届时,就得离开自然光使用电灯,到一个明亮且柔和的光照下看书,否则坚持不住。一个环境的光照暗淡会促使看书的心情黯淡。眼睛要是不舒服了,书本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虽然很美丽,但不愿意面对。
拍摄于齐齐哈尔市五、记录
书本亦师亦友,让我学到知识。看到一个陌生的词语,把它记录;看到一段富有哲理的、描写风景的优美的句子,我会想:如果是我,我能写的出来吗?答案通常是“我不能”,所以也要把它记录。我不想让它们从我的记忆里消失。关于记录的方式:如果划线标注,一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以后想看哪条记录恐怕都找不着,所以选择抄到本子上,这样更精炼。但是,现在不这样了。一是费时间,看了《瓦尔登湖》后,还是一切从简为好;二是回过来很尴尬,写的字异常难看、潦草,甚至达到本人都不认识的境界。所以现在是直接用铅笔画线标注,然后把书留在身边;只有从图书馆借的书做笔记——那些书不属于我自己,要完璧归赵。但毕竟相识一场,所以我会留下那些难忘的时刻。
拍摄于沈阳市六、思考
时间、心境、环境、光照、记录……我想,拥有这些条件的最终目的是思考,也就是看书的本质——自己为什么要看书。看书对我来说是精神的需要,是心灵的净化,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看书不是看得多就好,把内容浮光掠影的带过只是没有什么收获的过眼云烟,用心看了很多才是好。作品总体的结构、蕴含的道理、写作的方法……觉得有价值的地方都要认真思考,从而做到融会贯通,让读书真正成为有意义的事。
拍摄于苏州.枫桥夜泊总结:
合适的时间+平和的心境+安静的环境+充足的光照+需要的记录+认真的思考。